最近,一條關于山東肯德基的視頻在網上炸開了鍋,瞬間沖上熱搜。
視頻里,一群大爺大媽把快餐店當成了自己的“家”,免費蹭空調、打牌聊天、甚至脫鞋躺下睡覺……這種“超絕松弛感”,讓不少網友直呼“刷新三觀”。
這件事,也再次把“為老不尊”這個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有人說,天氣熱想找個地方涼快涼快,可以理解;但也有人問,這樣占用公共資源,影響商家做生意,真的合適嗎?
有些老人甚至把肯德基當成了“打卡上班”的地方,早飯吃完就來,一直待到打烊。
店員們也很無奈,趕又不敢趕,萬一老人出了什么意外,自己根本承擔不起。
可要是放任不管,生意根本沒法做,高峰期連個空座都沒有,很多客人一看這陣勢,直接扭頭就走。
店里想盡了辦法,拿著喇叭苦口婆心地勸說,態度友好地溝通,就希望這些“老菩薩們”能高抬貴手,別影響其他客人就餐。
然而,效果微乎其微。少數臉皮薄的可能離開了,但絕大部分老人紋絲不動,對勸說充耳不聞,我行我素。
店員只能無奈地嘆氣:“跟他們說,他們也不聽呀!”
事件曝光后,網上炸開了鍋:
話說回來,老人們的做法確實挺讓人膈應的。
天氣熱想吹空調,這無可厚非,在家怎么吹都沒人管。
但問題是,人家開門做生意,不是開慈善機構,更不是老年活動中心!
提供了納涼場所,你偶爾消費一下,或者看到有消費的顧客,主動讓個座,大家心里也能過得去。
但純粹就是為了占便宜,這誰能受得了呢?
更讓人無語的是,商家把利害關系都說清楚了,也苦口婆心地勸了,這些人就是不走,反而一副“我老我有理”的姿態,覺得商家就應該為他們提供空調。
年齡,在他們身上體現的不是閱歷和智慧的增長,反而是道德的滑坡,這實在讓人痛心。
類似的事情,其實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
重慶一公廁,多名老人排著隊瘋狂抽紙盒里的紙,不是幾張,而是幾十上百張,讓人哭笑不得。
山東淄博,幾個老人不停換衣服領禮物,狂薅給游客免費發放的水和飲料,一箱一箱地往家搬。
上海肯德基的“食物銀行”,原本是免費供應食物給有需要的人,結果剛一上架,就被大爺大媽一頓哄搶,瞬間被搶光。
這些現象,讓很多商家苦不堪言。
占點小便宜只要不過分,大多數人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某些老人,那種恨不得“連偷都嫌少”的姿態,實在讓人忍無可忍。
正如有人所說,這社會有兩類人最讓人頭疼,一是缺管教的孩子,二是沒素質的老人。
前者小,講不通道理;后者老,聽不進勸告。
這些“沒素質的老人”,以一己之力抹黑了整個老年群體,讓“倚老賣老”的臟水,濺到了所有老人頭上。
到底是什么,讓某些老人如此肆無忌憚?歸根結底,是“法不責眾”和“法不責老”這兩重“光環”給他們加持,讓他們一點點地試探社會的底線。
尊老敬老,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但這份尊重,絕不是無條件的。它需要靠自己的行為去贏得,去換取。
想想看,那些在早晚高峰公交上,因為沒讓座就辱罵疲憊年輕人的老人;那些在排隊時肆意插隊、不聽勸告的老人;那些在小區里把音響開到最大、擾民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
他們的行為,真的配得上我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嗎?
其實社會對老年人已經給予了極大的寬容。多數時候,我們遇到不講理的老人,都會選擇忍讓,不計較。
但這種寬容,不該成為滋養貪婪的土壤;社會的善意,也不該淪為流氓行為的保護傘。
正如羅翔老師所說:
- 道德,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自律,而不是他律。
年齡絕非獲取特權的通行證。
這世上本就沒有天生的“該被尊重者”,所有的尊重都是雙向的。
你如何對待這個世界,世界便會如何回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