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多,澤連斯基政權能夠堅持到現在,一方面是得益于美歐近乎“輸血”般的援助,另一方面就是國內民眾對他這位戰時總統的信任。
然而,就在當地時間7月22日,烏克蘭全國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僅在首都基輔,就有將近3000民眾聚集,將澤連斯基的府邸圍了個水泄不通。
這次抗議和即將進入決階段的俄烏沖突無關,反而和澤連斯基簽署的一項新法案關系密切,這到底是什么?難道沃克蘭人民終于看清了誰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一紙法案,點燃了壓抑已久的火山
一場席卷全國的抗議,就在俄烏新一輪談判前,毫無征兆地爆發了,導火索,是總統澤連斯基剛剛簽署的一項新法案。它看似只是一個技術性調整,允許總檢察長將反腐案件,從國家反腐敗局(NABU)移交給其他部門,但在民眾眼里,這無異于公開宣告:反腐到此為止。
要知道,這個反腐機構,幾乎是西方盟友手把手扶植起來的改革樣板,是烏克蘭反腐的最后希望,現在,澤連斯基親手把它變成了“無牙老虎”。“他嘴上喊著打老虎,背地里卻在給老虎松綁!”一位抗議者在鏡頭前怒吼,他的話戳中了所有人的痛點。
要知道,澤連斯基當初在競選總統時,可是夸下海口對腐敗“零容忍”,這也是為什么當時的競選對手屢次用“不能將國家的命運交給一個演員”這樣的臺詞來羞辱他,民眾還是一票一票將他送上了總統的寶座。
很明顯,那時的烏克蘭民眾需要的不是守舊派,而是一個改革派,澤連斯基的橫空出世,恰恰符合民眾的需求。可接下來看看他都干了什么,將烏克蘭拖入三年俄烏沖突的泥沼還不算,現在又開始違背自己當初的競選宣言,對民眾來說這根本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欺騙。
前線在流血,后方在吸血
烏克蘭的腐敗,早已不是新聞,而是深入骨髓的絕癥,去年國防部爆出的驚天丑聞,至今還讓許多人意難平。近15億格里夫納的軍費不翼而飛,這筆錢,足夠為前線添置數百輛急需的坦克,但這,可能僅僅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
更深的黑洞,藏在更高層,法國媒體的一篇報道,像一顆炸彈投入輿論場:總統夫人在巴黎的奢侈品店一擲千金,購買的豪車珠寶,金額遠遠超出了他們夫婦的合法收入。這筆錢從哪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總統身邊那位被稱作“錢袋子”的親信。
國家反腐敗局剛準備對這位親信展開調查,澤連斯基的反擊就來了。他先是公開指控反腐局“已被俄羅斯滲透”,緊接著,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派安全局直接突襲了反腐局的辦公室,總統權威,不容挑釁。
一周之內,那部削弱反腐局權力的法案便火速通過,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民眾看懂了:這不是反擊,這是在銷毀證據。所以,本就被戰爭拖累導致國際近乎癱瘓,民眾反戰的情緒高漲,如今此事一出,怒火再也無法遏制,紛紛走上街頭。
和平遙遙無期,誰在靠戰爭續命?
民眾不是沒有寬容心,但持續了三年多的戰火,早已把這個國家榨干了。經濟瀕臨崩潰,GDP斷崖式下跌,三分之一的國土淪為焦土。貨幣貶值得像廢紙,連超市里的面粉和面包都開始限量供應。
前線的士兵在爛泥里打滾,抱怨補給永遠跟不上,缺彈藥,缺醫療包,甚至連熱飯都吃不上。可后方呢?腐敗丑聞一個接一個,權貴們夜夜笙歌。年輕人不想再當炮灰,老百姓只想過安穩日子,和平,成了最奢侈的愿望。
可澤連斯基似乎總在拖延談判,不肯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人們開始懷疑,他是不是在借戰爭維持權力?畢竟,只要戰爭還在繼續,他就是無可替代的戰時領袖。“他根本就不想停戰,他就是靠戰爭活著的。”一位退伍老兵的嘆息,在社交媒體上被瘋狂轉發。
從三年前沖突爆發到現在,烏克蘭人口銳減已經動搖了國家的根基。國家已無青壯勞力可用,征兵年齡也在向兩邊不斷延伸,公民現在需要的停下戰事,休養生息,可澤連斯基還在四處游說,用國家資源換取美歐的軍事援助。
國家的未來,正在被明碼標價
西方的援助,從來不是免費的午餐,美國前總統曾毫不掩飾地向烏克蘭索要好處,如今的援助,同樣帶著濃重的功利色彩。歐洲人給錢給武器,回頭就要求烏克蘭在其他方面加倍奉還,最讓烏克蘭人無法接受的,是與美國公司簽訂的一系列礦產協議。
烏克蘭將國內一半的礦產利益,包括鋰礦、稀土等足以決定未來幾十年國運的戰略資源,打包出售給了華爾街的資本巨頭,而換來的,僅僅是眼前的武器支持。有人算了一筆賬,這些被廉價出賣的礦產資源,其真實價值,足以把整個基輔市重新建造一遍。
“他們拿著我們祖宗留下的家底,去養肥了外國的軍工廠,而我們自己的人,卻連面包都快吃不上了,這究竟是為什么?”這種被出賣的感覺,比戰火更讓人心寒。國內的抗議愈演愈烈,烏克蘭的盟友也開始擔憂,烏克蘭會不會先從內部垮掉?
畢竟,被總統廢掉武功的反腐機構,正是歐盟的“得意之作”。有媒體爆料,若總統不撤回法案,歐盟甚至可能史無前例地對烏克蘭啟動制裁。美國那邊,早已將后續援助與反腐進展直接掛鉤。
一位國務院外交官私下透露的“總統已淪為美國傀儡”的言論,更是火上澆油。抗議的火焰從基輔蔓延到了全國,“換掉他”的呼聲,在年輕人中越來越響。
有人貼出總統與財閥的親密合影,暗示著背后骯臟的利益交換。波蘭邊境的難民人數再次激增,但這一次,隊伍里或許混雜著不少帶著錢財跑路的官員。
結語
歷史的劇本總在重復上演,被外部勢力當槍使的國家,從來沒有好下場。當廣場上的怒吼不再只針對外敵,而是刺向了自己人的心臟時,槍口調轉之后,烏克蘭的明天,又有誰能看得清?
信息來源:
環球網2025-07-24《烏克蘭多地爆發抗議活動,矛頭指向澤連斯基》
紅星新聞2025-07-23《俄烏沖突以來首次!烏克蘭多地爆發抗議,這項法案為何點燃民眾“怒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