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國家數據局舉辦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系列主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
會上,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數據基礎設施是落地數據基礎制度、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重要載體。北京市在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的過程中,將如何布局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
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雪海表示,北京市以構建高速互聯、高效調度、開放普惠、安全可靠的數據基礎設施體系為目標,主要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統籌建設數據基礎設施共性能力。以國家先行先試任務為契機,充分發揮我市長安鏈等技術優勢,組織動員市場主體綜合數場、可信數據空間、數據元件、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方向,打造數據流通利用增值協作網絡。目前已經建成全網智能檢索、基于智能合約的自動分潤和價值兌現、端到端數據交付控制、跨鏈跨域互聯互通等6大核心能力,上架4500多個數據產品,在醫療健康、數字金融、消費信用等18個行業領域構建了近50個數據流通場景。強化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協同聯動,實現“網所聯動”,持續接入各類可信數據空間、行業流通平臺,完善升級流通交易體系。
二是鼓勵市場主體建設運營可信數據空間及行業流通平臺。我們充分發揮本市數據資源富集優勢,充分調動平臺企業和鏈主企業積極性,圍繞共性體系、資源供給、生態完善等方面加強引導,全市涌現出新材料、消費、藥品、空天、汽車、教育等一批可信數據空間,其中新材料應用產業鏈可信數據空間已經匯聚23萬余牌號材料產品數據,空天可信數據空間深度整合太空、高精度衛星遙感等多源空天數據,在相應領域已經構建起全方位、多維度的數據生態體系。同時,我們圍繞能源電力、自動駕駛、交通物流、金融服務等北京市優勢領域,重點推動以智能算法為基礎、數據資源高效交換和集成的行業數據流通平臺建設。
三是加強技術引領和區域協同。我們成立數據核心技術攻關組,圍繞數據“采存算管用”全棧技術,研究并發布《北京數據技術圖譜(2025)》,征集22項數據領域關鍵技術應用場景。我們聯合上海、成都、杭州、大連、深圳、鄭州七城市共同簽署了《推動國家數據基礎設施試點建設合作協議》,推動在接口標準統一、主體身份互認、數據目錄共享、設施多方互聯等方面開展跨區域、跨行業的數據創新應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熊穎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