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二十多年白酒的老酒鬼,我一直覺得選酒跟處朋友是一個道理——犯不著非得攀高枝,關鍵是得對上味兒、合心意。市面上那些動不動就上千的“面子酒” 見得不少了,反倒覺得藏在犄角旮旯里、性價比高的好酒更值得念叨念叨。今兒個就掏心窩子說說這半年喝下來的七款親民白酒,從百元內到兩百來塊的檔次都有,每款都在酒局上實打實試過,特別適合平時自個兒喝或者朋友小聚。
一、夜郎老·精品:醬香陣營的“低調實力派”
“醬”心獨運,好糧好水出好酒,剛開瓶噴涌而出的是純正的醬香,濃厚但一點都不嗆!入口綿柔不辣喉,中段像含著一塊融化的焦糖,尾調帶回甘的微苦,空杯留香超4小時,后來查了配料表才知道,它用的是本地紅纓子高粱,這種顆粒小、皮厚的品種出酒率低,但香味物質特別豐富,難怪喝著有老醬酒的風骨。有意思的是,這酒定價才一百出頭,比同工藝的其他醬酒便宜近三成。上次帶了兩瓶去老丈人家,連平時只喝某大牌的岳父都問在哪買的。后來翻評論區,發現不少老酒友都在說 “這酒喝著像五年前的某臺嫡系”,還有人曬出存了兩箱的照片,說等著過年招待客人。
二、汾酒金花十八
汾酒里金花十八算中端里的穩當貨。開瓶就是清透的豌豆曲香,混著點青蘋果甜,45度款入口順,不嗆嗓子,配刀削面解膩剛好。200來塊的價,性價比在線。但新酒稍沖,放倆月才褪燥;后味短,比青花20少點回甘的綿長;包裝素凈,送禮不如同檔花哨。自飲夠喝,細品就顯單薄了。
三、 玉蟬大曲(四川瀘州)
蟬大曲在我心里就是川派濃香的“掃地僧”,沒那些花哨的包裝,但一開瓶就露真功夫!百年老窖池的底氣不是吹的,398口老窖養出的酒體,入口那股綿甜勁兒像抿了口高粱糖漿,老窖的陳味裹著糧香往鼻子里鉆,咽下去嗓子眼兒干干凈凈,不過得說句實在話:這酒后半段略短,余韻要是再拖長點就更妙。光瓶看著樸素,蓋子還硌手,可想想五十塊的價格能喝到瀘州老窖同源的窖香,還要啥自行車?蹲在川渝小館里配盤麻辣蹄花,一口肉一口酒,這味道,才是老窖該有的煙火氣!
四、高洲原酒王·老味道(四川宜賓)
高洲原酒王老味道,這酒是宜賓濃香里的“土炮”。開瓶一股子老窖香混著熟高粱的甜,不飄不浮,入口綿柔帶點糙勁兒,咽下去喉嚨暖烘烘的,純糧釀的實在。咽下去嗓子眼兒干干凈凈,回甘竄得快,腮幫子滋滋冒口水,配麻辣蹄花一絕!余韻收得急,少了點老酒的纏綿勁兒。
五、瀘州老窖六年窖頭曲
喝瀘州老窖六年窖頭曲有些年頭了,這酒是老派濃香型的底子。用的是連續發酵六年的窖池,1950年代就有的老釀坊工藝,當年可是瀘州本地宴席的常客。開瓶先撲來窖香,混著熟糯米的甜,入口綿中帶點稠感,咽下去喉嚨里窖香慢慢散。百來塊的價,比特曲實惠,自飲配臘味剛好。后味的窖香不夠勾人,比六年陳的老款弱了點。紅標玻璃瓶雖經典,送禮總覺少點新意,但老酒友喝的是這口窖池里的老味道。
六、習酒·銀質習酒
這酒是茅臺集團嫡系里的“性價比擔當”。赤水河谷的水土養出的紅纓子高粱,經“12987”坤沙工藝釀成,基酒窖藏三年才勾調出廠,喝的是地道茅系醬香底子。開瓶醬香直撲鼻腔,混著焦糊香和若有似無的花果香,入口綿柔不刺喉,中段醇厚帶點微酸,尾韻焦苦回甘,空杯留香能撐一宿。百來塊的價,比茅臺王子酒更順喉,自飲配黔菜臘味或川湘辣菜剛好,商務宴請擺桌上也不跌份。就是新酒帶點生澀,后味的層次感比金質習酒弱了點,包裝雖用了苗族刺繡元素,但深藍瓷瓶總覺得缺了點活潑氣,不過老酒友喝的是這口赤水河畔的老醬香,值了。
七、潭酒銀醬
潭酒銀醬作為百元檔口糧酒,性價比可圈可點。川派醬香風格明顯,酒體清澈透亮,初聞醬香與糧香協調,略帶一絲陳曲氣息,入口柔和綿甜,焦糊香與苦味在中后段稍顯突出,但尾凈爽快,無明顯雜味。雖層次感略顯單薄,頭重腳輕之感未脫,卻勝在干凈利落,適口性佳。作為日常小酌之選,其品質在同價位中屬上乘,尤其適合偏好淡雅醬香的酒友。
結語:真正懂酒的人都明白,性價比從來不是妥協,而是在品質與價格之間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老酒友選酒,早過了追著價格標簽走的階段。杯里的酒好不好,舌尖最清楚;值不值當,日子里的小酌最明白。它不用來撐場面,卻能在尋常的晚飯桌、老友的談笑間,恰到好處地暖了心、融了情。若你也偏愛這份實在,不妨尋來常伴左右。幾杯下肚,微醺里藏著的,都是不被價格綁架的自在,和對生活本味的偏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