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諾華宣布與臨床前生物技術公司Matchpoint Therapeutics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雙方將利用Matchpoint的先進共價探索(ACE)平臺,共同開發靶向特定轉錄因子的口服小分子共價抑制劑,用于治療炎癥性疾病。
根據協議,Matchpoint將獲得6000萬美元的預付款和研發資金。若合作項目達成所有研發、注冊和商業里程碑,Matchpoint還將獲得最高10億美元的里程碑金額(包括選擇權執行費)。諾華將取得合作中產生的任何分子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這場10億級美元交易的背后,映射著諾華在自免領域面臨的專利危機和下一代重磅產品布局策略。
01.
ACE平臺:破解“不可成藥”靶點難題
Matchpoint Therapeutics成立于2021年,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沃特敦,專注于利用共價化學技術開發精準小分子藥物,以攻克傳統“不可成藥”靶點。公司由斯坦福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共價化學、蛋白質組學及計算科學領域專家聯合創立,核心團隊包括斯坦福大學教授Nathanael Gray(藥物化學專家)和哈佛醫學院Edward Chouchani(代謝疾病機制研究專家)。
2022年,Matchpoint分別獲得30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Atlas Venture和Access Biotechnology領投)及7000萬美元A輪融資(賽諾菲風投Sanofi Ventures牽頭,Vertex Ventures HC等跟投),總融資額達1億美元,資金用于推進其ACE平臺及免疫學管線。
此次交易的核心便是Matchpoint的ACE平臺。該平臺整合了機器學習、化學蛋白質組學和共價化合物庫三大技術模塊,旨在篩選蛋白質組中(尤其是難成藥靶點上)的隱蔽結合位點。
Matchpoint的核心技術是共價化學技術。與傳統小分子抑制劑或抗體藥物與靶蛋白的短暫結合不同,共價抑制劑能與靶蛋白形成永久性(或不可逆)結合。Matchpoint在聲明中表示,共價化學實現的持久靶點結合可帶來更高的活性、更強的選擇性和更低的全身暴露水平,這是其他方法難以達到的。
本次合作的具體靶點只透露了是“一種與多種炎癥疾病相關的轉錄因子”。這類轉錄因子通常位于細胞核內,作為信號級聯的關鍵開關,但因缺乏穩定的結合口袋(深口袋)長期被視為“不可成藥”(undruggable)。共價抑制劑能通過形成高親和力且持久的共價鍵將其“鎖死”,為攻克此類靶點提供了新路徑。
免疫與炎癥疾病是僅次于腫瘤的第二大疾病領域,市場空間及潛力巨大。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Dupixent、Skyrizi、Stelara等自免藥物銷售額均超百億美元。
然而該領域也面臨專利懸崖挑戰。根據方正證券數據,在2024年全球銷售額超50億美元的藥物中,2030年前專利到期或臨近到期的產品銷售總額接近2000億美金,其中自免藥物占比約五分之一。這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在等待新藥填補。
免疫炎癥疾病的核心機制是免疫系統失衡誤傷自身組織而導致慢性炎癥,而關鍵信號通路(如細胞因子網絡)往往調控多器官炎癥,使得單藥能夠覆蓋多病種,具有廣譜性。
隨著對免疫炎癥核心機制(如免疫系統失衡、關鍵細胞因子網絡)理解的深入,以及STAT6、IRAK4、TL1A、TSLP、PDE3/4等新興靶點的驗證和TCE多抗等新技術的涌現,下一代“重磅炸彈”級藥物正在孕育中。
目前,炎癥性疾病作為諾華重點布局的疾病領域之一,已上市多款重磅產品,包括IL-17抗體、CFB抑制劑等,在研管線也涵蓋多種創新療法,包括BTK抑制劑、BAFFR抗體、CD19 CAR-T、IL-18/IL-1β雙抗、NLRP3抑制劑等。
02.
應對專利懸崖,布局下一代免疫產品
諾華此次重金押注Matchpoint的共價平臺,與其在自免領域面臨的緊迫挑戰密切相關。
2014年,諾華與羅氏合作的Xolair獲得FDA批準作為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案。Xolair是一款抗IgE藥物,專門靶向結合并阻斷IgE。通過降低游離IgE、下調高親和力IgE受體、限制肥大細胞脫粒,最大限度地減少敏性炎癥級聯過程中介質的釋放。
作為諾華自免兩大核心產品之一,Xolair在全球多個國家獲批中度至重度持續性過敏性哮喘(SAA)、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慢性特發性蕁麻疹(CIU)、鼻息肉(CRSwNP)等多種適應癥。在中國,Xolair于2017年8月獲得批準,是國內首個批準治療哮喘的靶向藥物。據諾華財報,2023年Xolair營收14.63億美元,同比增長7%。不過,Xolair的化合物專利已經到期,其配方專利也將于2025年11月到期。
諾華的另一自免重磅產品IL-17A單抗Cosentyx(覆蓋銀屑病、風濕疾病等廣闊市場)的關鍵專利也將在2025/2026年陸續到期。此外,在自免領域銷售前十的藥物中,除Cosentyx外,多數為2010年前上市且專利已過期。
前有專利到期困境,后有各大MNC“追兵”,諾華面臨的免疫疾病競爭愈發激烈:賽諾菲IL-4Rα單抗Dupixent、禮來IL-17A單抗Taltz均為有力競爭者。
再看諾華在自免領域的戰略儲備,目前在研管線中最有希望的是BTK抑制劑Remibrutinib,其針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適應癥,處于注冊階段;針對慢性誘導性蕁麻疹,正在臨床三期階段。Cosentyx也在拓寬其在GCA(巨細胞動脈炎)和PMR(多發性肌痛風濕病)的適應癥,目前在臨床三期。接下來的lanalumab處于臨床二期,其他絕大多數交易也在早期階段。也就是說,Remibrutinib是最有希望接棒的產品,但尚處于注冊或III期階段,短期內難當重任。
在此背景下,通過戰略性收購和BD合作,快速引入外部創新技術以補強產品管線,是諾華確保未來增長的關鍵策略。此次與Matchpoint合作,不僅針對前景廣闊的共價小分子領域,也是諾華近期一系列BD動作的延續。
就在上個月,諾華與計算生物公司ProFound Therapeutics達成一項為期四年的戰略合作,支付2500萬美元預付款及7.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以探索蛋白質組學領域的新型心血管療法;
再往前推到今年4月,諾華更是以8億美元預付款收購了Regulus Therapeutics,以獲得該公司的miRNA研發管線,尤其是針對多囊腎病的候選藥物farabursen。
這些收購與諾華的既定計劃高度契合。諾華首席執行官Vas Narasimhan曾表示,公司的戰略是“主要尋求能夠在2030年及以后推動增長的增量型收購”。
此次與Matchpoint達成的潛在超10億美元合作,正是這一戰略在自免領域的具體體現。
通過押注具有突破“不可成藥”靶點潛力的共價技術平臺,諾華旨在加固其免疫管線,應對迫在眉睫的專利懸崖,并爭奪下一代百億美元級自免藥物的制高點。
*封面來源:神筆PRO
專題推薦
聲明:動脈新醫藥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新醫藥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