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楊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近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傳統醫學在守正創新中發展”分論壇上,國內外醫藥領域業界、學界代表、駐華大使和行業組織代表圍繞傳統醫學在數字時代的創新融合與國際交流開展深入交流。
7月2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2025年北京會議“傳統醫學在守正創新中發展”分論壇現場。楊麗/攝
全球公共衛生格局正經歷深刻轉型,多重壓力因素交織作用。會上,多位代表分享了傳統醫學發展的成果。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常務理事、醫養結合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經開區華夏創新中醫藥科技發展研究院院長陳玉琢給出了一組數據:全球170多個國家報告了草藥、針灸、瑜伽、土著療法及其它形式的傳統醫學手段使用情況;世界衛生組織的110個成員國認可針灸中醫診療方式,29個成員國為中醫藥規范使用制訂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有20個成員國將針灸等中醫藥診療納入了醫療保障體系當中。
陳玉琢還提到,市場調研顯示,全球中醫藥市場規模預計在2028年達到1857億美元。“傳統醫學有望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科學性驗證和價值提升,為推動構建更加包容、多元、可持續的全球衛生系統提供獨特的支撐?!彼f。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北京市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劉清泉認為,便捷可及的中醫中藥和傳統醫藥不僅能在小鄉鎮發揮作用,在現代化大城市里也依然發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在他看來,關鍵是要把傳統醫藥有效的典型客觀現象說明白,用數據證明清楚,如此,標準化的研究才能穩步推進,否則就是“正沒有守住,創的新都在云端飄著”。
“幾個月前我去了西安,他們使用數字技術來改善藥品的可及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主任賽亞·皮烏卡拉回憶道,中國的數字體系用二維碼實現了傳統醫藥藥材從農場到診所的追溯,讓人驚嘆于傳統醫藥的發展。他還提到,數字技術是加速傳統醫藥推廣的重要手段,世界衛生組織鼓勵在符合相關原則下,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醫藥創新。
如何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醫學深度融合,更好實現傳統醫學的創新發展和國際化?北京市中醫藥對外交流與技術合作中心主任、北京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鄧娟分享了“北京答卷”。北京市先后出臺了《北京市“數據要素×”實施方案》《國際醫藥創新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相關政策,同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醫藥創新行動計劃,推動人才梯隊建設,開展技術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為傳統醫藥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和人才支持。
在深化應用場景驅動作用方面,鄧娟介紹,北京廣安門醫院的“岐智”智能中醫辨證施治診療平臺已成功入選世界衛生大會數智主題邊會的中國實踐,在推動國際醫療的服務平臺上推出雙語診療、遠程會診,和商保有效結合,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服務。
會場外,中醫藥沉浸式體驗區也從側面上反映出傳統醫藥的火熱。天中依脈市場經理柳麗琴告訴記者,“學習西醫的外賓扎法爾先生剛剛體驗了我們的中醫四診儀+肥胖專病系統,他覺得體驗感很不錯,更對咱們中醫已經進化到智能機器可以代替人工把脈感到驚訝?!?/p>
7月2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2025年北京會議期間,參會嘉賓在中醫藥沉浸式體驗區體驗中醫四診儀+肥胖專病系統。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2025年北京會議召開1場全體大會和8場分論壇。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國際組織負責人、企業家、學者、駐華使節等300余人出席大會。
7月2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2025年北京會議上,全球健康科技創新成果展吸引參會嘉賓駐足。楊麗/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