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在貴陽,清晨的觀山湖公園智慧健身驛站、午后的南明區蘭花廣場多功能籃球場、傍晚的烏當區振華小廣場,處處洋溢著活力與歡樂,這背后是貴陽市“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帶來的體育惠民成果。自工程實施,貴陽市體育局圍繞“15分鐘生活圈”,在體育設施、賽事活動、健身服務等方面發力,讓市民在家門口暢享高品質體育生活,幸福感與獲得感直線上升。
規劃領航,體育設施嵌入“幸福圈”
貴陽市秉持規劃先行理念,將體育設施建設深度融入“一圈兩場三改”整體布局。一方面精準補齊短板,充分考慮人口分布與運動項目需求,開展問卷調查,科學布局項目。截至目前,已新建或提質升級各類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實現全市140個生活圈體育場地設施全覆蓋。另一方面盤活存量資源,利用閑置廠房打造多個體育公園,成為居民健身“打卡”熱門地。自2021年起,連續4年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納入為民辦“十件實事”,建成589個不同類型場地設施。2024年1月起,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時間延長至每周45小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3平方米。
“兩場”助力,賽事激活社區活力
“兩場”建設不僅解決“停車難”“買菜難”,更為社區體育賽事活動開展創造條件。停車場優化釋放空間,通過建設智慧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庫,盤活地面空間,部分區域增設羽毛球場、乒乓球臺等設施。農貿市場升級聚攏人氣,改造后的標準化農貿市場周邊常舉辦社區趣味運動會等活動,如白云區大山洞農貿市場外廣場的“鄰里運動匯”,成為居民交流和運動的重要平臺。貴陽市體育局依托完善場地設施,推動“社區運動會”品牌建設,年均舉辦300余場(次)賽事活動,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點燃基層體育熱情。
“三改”賦能,運動空間煥新升級
“三改”工程為社區體育空間品質提升提供助力。老舊小區改造注入“運動基因”,將體育健身需求前置考慮。修文縣龍場街道提升智能健身驛站品質,新增健身步道;云巖區冠洲廣場配備智能健身器材,成為“口袋體育公園”。許多背街小巷改造后嵌入健身角、籃球場等,成為居民便捷健身好去處。棚戶區改造配套高標準體育設施,在新規劃安置小區及周邊提前布局健身場地和社區足球場,滿足居民需求。
智慧融合,服務升級健身體驗
貴陽發揮“中國數谷”優勢,將大數據融入體育服務。“筑體匯”小程序為市民提供一站式健身服務,可查詢體育設施信息、預約場地、報名賽事活動,還定期發放體育健身惠民券。部分新建或改造的社區體育場館引入智能系統,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便捷性。同時,依托社區健身站點,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健身技能培訓、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讓居民享受專業健康促進服務。
成效斐然,體惠民生繪就幸福底色
“一圈兩場三改”體育建設成果豐碩。設施覆蓋更廣,中心城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提升,市民步行15分鐘內找到健身場所更便捷。活動氛圍更濃,社區體育賽事活動常態化開展,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鄰里和諧,增強社區凝聚力。健身熱情更高,便捷、優質、智慧的健身環境激發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穩步上升。城市品質更優,體育設施與煥然一新的社區環境相得益彰,為“爽爽貴陽”增添健康活力與幸福溫度。
展望未來,貴陽市體育局將持續深化“一圈兩場三改”體育建設成果,在設施管理維護長效機制建立、社區體育社會組織培育、智慧化服務升級、品牌賽事活動打造等方面精準發力,滿足市民多元化、高品質體育需求,讓體育成為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增強人民幸福感的“金鑰匙”,為建設“強省會”和“山地民族特色體育強省”貢獻堅實體育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