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規模智能駕駛測試,為什么是這個時間點?為什么測試完成之后,大量的自媒體和半官方性質的機構,一下子就否定掉了,過去幾年中國在智能輔助駕駛上的所有優勢,把那個連中國L2輔助駕駛的基本安全審查都完成不了的特斯拉捧到了神壇,這一切都是為了阻止L3自動駕駛政策的落地。
華為作為中國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最前面,軟件,硬件芯片,系統一手抓的企業,一直是中國自動駕駛政策落地的推動者,但是3月份的一場事故,把一切都改變了,由于相關系統的升級以及應用,缺乏政府有效的審查和監管,不少車企把消費者當試驗品,安全事故頻發,多少次出現車毀人亡的結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不得不保守的暫緩了,L3自動駕駛商用落地的時間!
在相關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和技術儲備上,目前只有華為一家做好了L3自動駕駛商用的準備,如果說L2輔助駕駛,只需要從第三方公司買到算法以及蒜泥芯片,硬件上幾個攝像頭,花上幾個月時間調試就可以達到行業最先進產品90%左右的性能,但是如果L3自動駕駛商用落地,核心競爭的就是系統的安全性,具體是達到99%還是98%實際的區別就是降維打擊,這對于華為之外的所有企業來說,在經濟利益上都是一個噩夢。
20萬以上中高端產品,在L3商用之后,所有新能源汽車企業會發現,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的技術優勢,已經形成了銅墻鐵壁,要么上門求合作,要么就退出新能源汽車的中高端領域,而合作之后將被迫交出零部件的采購權,質量標準也需要按照華為的要求,進行指數級的提高,而這對于任何一家企業,歷史是下決心挖骨療毒,恐怕都是難以做到的,看看現在的奇瑞,不就是如此嗎?
這次40多款大規模的智能輔助測試,本質上就是對L3的大規模圍剿,延緩政策商用落地時間,不管是為車企改變競爭策略還是為資本撤退,贏的時間也好,不是可以操作的最低成本的應對方案。
有消費者和近百萬的車主,實際使用體驗建立起來的品牌和技術影響力,豈是一場以測試為基礎的公關營銷策劃所能影響的,看看目前輿論上廣大車主的激烈反應,讓那些自以為掌握輿論話語權的平臺和媒體,喪失用戶信任和生存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