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歐峰會在北京舉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出席。
歐洲方面對峰會表現出一定的積極態度,認為這次會議為“促進和重新平衡雙方關系”提供了機會。
然而,中歐之間仍存在不少分歧,對于這些問題,中方的具體回應備受關注。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表示,歐盟官員在峰會上詳細闡述了對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發揮作用的期待,希望中國能夠采取行動,阻止俄羅斯進一步升級戰爭。
他強調,歐盟呼吁中國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影響力,遵守聯合國憲章,推動結束戰爭。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表達了更明確的立場,強調必須通過停火和談判來結束沖突。
她指出:“中國如何繼續與普京在這場戰爭中的互動,將成為中歐關系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這表明歐盟向中國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行動將直接影響中歐關系的走向。
另外,歐盟也向中國提出了具體期待,希望中國能夠回應歐盟對烏克蘭戰爭的關切,并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促使其接受停火。
說白了,他們是知道,自己在普京面前說話沒什么分量,就想著讓中方去蹚渾水,勸普京別再打了。
歐盟的“敦促”和“施壓”可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和平,通過多種方式倡導“勸和促談”,并多次公開呼吁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通過談判解決爭端。
然而,和平遲遲未能實現,其原因不僅在于外部調解的局限,更在于美俄歐三方角力,個個都不肯善罷甘休。
如今甚至有些歐洲政客將俄烏戰爭的黑鍋甩到中方頭上,認為是中方在背后支持俄羅斯。
但根據基輔經濟學院分析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在他們篩查的俄羅斯軍隊使用的58件武器樣本中,67%的零部件來自美國,7%來自日本,7%來自德國。
這些零部件通過多個中間商流通后,最終在俄羅斯境內完成組裝。
“中國如果真的援助俄羅斯,戰場局勢早已不是現在的樣子。”這是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的原話。
在歐盟以所謂的“莫須有”罪名對中國企業進行指責之前,至少應該認真思考這一表態的含義,并拿出確鑿證據,以事實為依據。
另外還有件值得注意的是,馮德萊恩在會后記者會上表示,如果中國無法給予歐洲更多的“互惠”,歐盟可能會考慮減少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開放程度。
這一表態本質上仍是帶有威脅意味,“互惠”實際上指的是希望中國對歐盟做出更多經濟讓步,而所謂“降低開放程度”則意味著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有人認為,歐盟這是在美國那里受了“欺負”,所以想從中國這里找補回來。
當前,歐盟在俄烏沖突和經貿糾紛等問題上將責任轉嫁于中國,同時忽視中方在相關問題上的合理關切,要求中方按照歐盟的立場和計劃行事。
這種帶有偏見和雙重標準的態度,已成為中歐關系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