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全球航空樞紐建設的版圖上,中國正書寫著新的傳奇,一座占地20平方公里的海上機場即將落成。
它不僅將超越日本關西機場、美國檀香山機場等知名海上空港,更以3600米級跑道、年吞吐4300萬人次的設計,刷新多項世界紀錄。
圖片來源網絡
這座將要被稱作全球最大海上機場的工程,正是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作為東北亞航空格局的潛在改寫者,它為何要在海中“造島”而不是選擇在陸地呢?
為什么要建造海上機場
要理解建造海上機場的原因,要先理解大連面臨的困境,大連周水子機場曾是東北航空領域的標桿。
大連周水子機場
作為東北歷史最悠久的機場之一,它一度是區域內的空中樞紐,國際客流量曾位居全國前列,但曾經的優勢,如今成了發展的阻礙。
隨著城市不斷擴張,周水子機場已被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包圍,周邊高樓與商圈遍布,機場的空間拓展受到嚴重限制,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周水子機場
機場距市中心僅10公里,這在數十年前是地理優勢,如今卻帶來諸多問題,飛機起降產生的噪音,與城市發展的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難以調和。
當沈陽、哈爾濱的機場陸續完成擴建升級并實現發展超越時,周水子機場因空間受限,即便想新增一條跑道都無法實現。
離市區最近的周水子機場
重新選址陸地并非易事,大連三面環海、一面靠山,地形以丘陵為主,平坦土地稀缺,在陸地上尋找適合建設大型機場的成片平地,難度極大。
即便在陸地找到合適地塊,也大概率位于百公里之外,屆時交通成本又會成為新的難題,在陸地缺乏可行方案的情況下,向海洋尋求空間成為必然。
州灣近海建設工地
在金州灣近海建設機場,成為大連當下唯一且最優的選擇,這并非冒險之舉,而是在現實約束下的必要決策。
海上建設機場的難題
在海上建設機場,技術復雜度遠非簡單搭建可比,日本的實踐已為此類工程的風險提供了前車之鑒。
關西國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作為人類歷史上首座完全依托人工島建設的機場,雖曾被譽為工程奇跡,但其運營過程中始終面臨沉降問題。
自建成至今三十余年間,該機場累計沉降已超過13米,有專家作出預測:若此趨勢持續,再過三十年,這座投入巨大的機場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完全淹沒,最終成為水下遺跡。
關西國際機場
這一問題的核心在于地基條件,關西國際機場所在的海底區域,覆蓋著厚度極大的淤泥層,這類土壤含水量高、承載力弱,難以支撐機場主體結構的重量。
盡管日本在建設過程中投入了大量土方進行填筑,并采用密集樁基加固,但仍未能徹底解決淤泥層壓實不足的問題,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困境。
關西國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的現狀,成為海上大型工程需要警惕的典型案例,面對這樣的前車之鑒,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是否會面臨類似風險?
中國工程師是否已找到應對此類地質與環境挑戰的解決方案?
中國方案
中國的解決方案簡潔且極具技術:避開淤泥層的影響,關西國際機場的建設思路,是將機場的巨大重量施加于淤泥層,寄望通過壓力實現淤泥壓實。
信息來源大觀新聞
而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思路,則是直接跨越淤泥層,將機場結構牢固固定于海底基巖之上,這一方案的核心技術為“嵌巖樁”。
原理類似于在花崗巖上鉆孔后,灌注鋼筋混凝土形成深入巖層的承重柱,而不是在松軟沙灘上插入木棍。
圖片來源網絡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共使用了三千余根巨型樁基,這些樁基穿透數十米厚的海水與淤泥層,如同樹根般牢牢嵌入海底堅硬的基巖。
每一根樁基都像堅固的鋼釘,將整個人工島結構穩定固定于地球巖石圈,為保障工程質量,工程團隊在前期試樁階段投入了大量時間測試,確保每根樁基能承受運營中的各類荷載。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規劃
這種“以穩為先”的嚴謹做法,體現了中國工程建設的智慧,從根本上規避了淤泥層可能引發的沉降風險。
而另一方面是生態的考量,在這一大型工程動工前,建設者們先行開展了一項看似與主體工程無關的工作:在施工區域外圍,采用生態材料構建了大面積人工珊瑚礁。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規劃圖
這一舉措相當于在施工區域外圍建立了一道“生態隔離帶”,該屏障既能保護周邊海域的生態環境,防止施工對海水造成污染,又能反向維護海底地質的穩定性。
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本身,就是保障地質穩定的重要因素,這種“先維護生態平衡,再推進工程建設”的思路,不僅體現了技術能力,更展現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不僅要建成一項工程奇跡,更要守護這片海域的生態環境。
海上工程的意義
若僅關注其技術與環保層面,便難以全面認識這座海上工程的意義,它的價值早已超越了交通設施的范疇,成為影響東北亞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
信息來源央廣網
金州灣國際機場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4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5萬噸,這組數據背后,蘊含著激活東北區域經濟的巨大潛力。
更為重要的是其地理位置優勢,大連位于東北亞幾何中心,新機場將構建“3小時空中交通圈”,可覆蓋中國東北地區及日韓核心區域,在此基礎上,5小時航程可抵達莫斯科。
圖片來源央廣網
該機場將成為“一帶一路”北線及中俄蒙經濟走廊上,不可或缺的空中交通節點,同時,它將是東北亞地區唯一能夠起降A380超大型客機的海上樞紐,工程預計2028年主體工程竣工。
建成后就意味著全球大型客機執飛的重要航線,有望在此匯聚,這一樞紐的建成,將重塑東北亞航空運輸格局,推動大連從區域性港口城市,升級為輻射全球的國際航運中心。
結語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不僅是一座機場的建成,更將為長期發展相對緩慢的東北地區,打開一扇連接世界前沿的大門。
圖片來源網絡
當首架飛機從這片海域起飛時,它承載的不僅是旅客與貨物,更承載著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向海洋拓展、尋求發展的目標。
參考資料
央廣網——2025.06.14——從圖紙到現實:大連金州灣畔,國內首個離岸人工島機場正崛起
信息來源央廣網
大觀新聞——2025.07.24——大連新機場項目多項關鍵節點提前突破
信息來源大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