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明末:淵虛之羽》(下文簡稱《明末》)正式發售。截至7月25日20點,《明末》的國區好評率為23.58%,海外好評率與國區相差超過40%,總體好評率為27.65%。
相比于發售第一日,好評略有回升
《明末》此前受到的關注不可謂不高。甚至可以說,直到發售前一天,玩家都對它抱有極大期待。在今年4月29日開啟預購后,《明末》保持了連續12周國區Steam熱銷榜榜首的紀錄。與此同時,我們仍然能在網上找到此前參與過《明末》線下試玩巡展的玩家評論,可以看出,至少在當時,參與試玩的玩家似乎都對游戲的質量比較滿意。
多次線下試玩,玩家反饋良好
但在正式發售后,《明末》的口碑迎來了巨大的反轉。
幾經起伏的口碑變化
2021年9月16日,《明末》第一次出現在玩家視野中。B站“高能電玩節”情報中透露,將在前瞻直播中首次獨家公開游戲的實機演示。次日,開發團隊在社交媒體公布了《明末》的首條實機PV,PV時長為18分鐘左右,基本呈現了戰斗、人物建模、美術等內容。
這條PV發布后,大部分玩家對《明末》持謹慎觀望態度。原因在于,盡管PV有著不錯的氛圍營造,但也一定程度暴露出了美術粗糙、動作僵硬等問題。但在當時,相關評論仍然以鼓勵和支持為主,有不少玩家對游戲的選材、故事、動作元素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2021年發布的PV,評論區前幾條還是玩家的建議
大約3年后,2024年6月12日,《明末》發布了第二支預告PV,這條PV中呈現的游戲質量相較3年前有巨大進步,玩家口碑也隨之出現大幅度回轉。甚至可以說,自第二支PV后,到正式發售前,《明末》的口碑總體呈持續上升趨勢,“村里第二個大學生”的呼聲越來越高。
此時,關于游戲優點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動作設計上
2024年10月18日,《明末》團隊在B站放出了第三支PV。
第三支PV時長接近3分鐘,制作團隊宣稱“均為實機畫面錄制”,玩家評價再次上升。“這才是中國游戲人該有的骨氣,”一條當時的評論寫道,“第一個實機絕大部分是冷嘲熱諷,但仍堅持做了下來,今天的演示內容已經很棒了,沖這個態度也要支持一份。”
2024年年底開始,《明末》的宣傳重心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向游戲之外偏移,如發布部分女主角裸露穿著的截圖,輔以帶有色情暗示意味的相關文案。與此同時,關于游戲歷史題材的輿論在玩家社群中日漸明顯。這里有官方的主動行為,也有玩家社群、KOL的自發行為,其中一部分討論在當時產生了爭議,但并未產生明顯節奏。
《明末》在海外的宣傳曾引起一部分玩家不滿
2025年,《明末》舉行了多次線下試玩會。7月的Bilibili World 2025上,《明末》進行了正式發售前的最后一次線下試玩。觸樂也在現場,氛圍十分熱烈,整個《明末》展臺全天圍觀的玩家都很多;這個試玩版本首次提供了游戲Boss“羽人女王”,每當有人挑戰成功,都會引來圍觀者的驚嘆。
然而,一切都在游戲正式發售后改變了。
差評風暴
《明末》的差評風暴幾乎是在游戲正式發售當天開始的。
玩家對于游戲的差評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預購獎勵發放失誤;其次,游戲在除了國區之外的許多其他地區進行了降價;第三,游戲本身的品質與玩家想象中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優化水平極差。這三條原因疊加,讓幾乎所有曾經購買、期待過《明末》的玩家都感覺“受到了背叛”。
類似的評論還有很多
預購獎勵發放的失誤看起來更像是發行商的責任。官方的說法是,“因技術原因使普通和豪華版的獎勵分發存在Bug,導致玩家們未能正確獲得對應物品”,簡單來說,預購《明末》標準版的玩家得到了豪華版里的獎勵(限定服裝)——這讓多花了50元預購豪華版的玩家感到憤怒。在玩家看來,這不完全是錢的問題,而是公平。有玩家表示“我預購的豪華版,你現在標準版能領豪華版東西,真傻×”。
相比之下,更令玩家憤怒的或許是游戲在除國區之外多地區的降價行為。此前,《明末》預購開始后,曾在外區漲過一次價,而國區價格不變,國區版本維持原價體現了對本土玩家的誠意。
但在7月24日上午10點,幾乎游戲發售的同一時間,有玩家發現,《明末》在烏克蘭、越南、阿根廷等14個地區進行了大幅度價格永降,并且永降后的價格均低于國區——此前,外區漲價后,國區的(原價)248元才是所有地區的最低價。
出現這些問題后,《明末》的開發團隊及發行方并未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直至發售當日晚19點24分,才發布了包含補償方案在內的官方公告。
在這則公告中,官方表示,“外區降價”是后臺配置錯誤,導致部分地區價格顯示異常,目前正在緊急聯系Steam進行正確價格的回調——也就是說,這是一次失誤。但并不是所有玩家都相信這個解釋。在部分玩家看來,開發組宣稱“國區維持價格不變”是對國內玩家支持的回應,那么現在按同樣的邏輯,“其他區降價”當然可以被視為對其他國家玩家的支持,同時也是對國內玩家的背叛。
玩家的言辭較為激烈
關于預購獎勵錯誤的問題,官方也表示,將為購買游戲的所有玩家免費贈送游戲OST一份,同時對豪華版玩家補償“一套全新專屬套裝”。但很多玩家對此并不滿意,“從原來的4件武器、4件套裝,變成了1件套裝”。與此同時,一部分購買標準版的玩家宣稱,自己此前被錯發的服裝獎勵已經被收回,這同樣引起了玩家不滿。有玩家認為:“既然給了那就給了,你現在該做的是再做新的給豪華版。而不是把標準版錯發的回收,這屬于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一遍。”
《明末》的發行方是505 Games。505 Games在亞洲設立了中國區、日本區和亞太區三個主要辦公室。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在巔峰時期,505 Games在亞洲的總工作人員超過14人。而在去年年初到年中,中國區和亞太區有多名工作人員被辭退或主動離職。同樣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目前中國區和亞太區“只有四五個人,還包括領導”。
一定程度上,這可能確實可以解釋《明末》在發行過程中的種種神秘失誤,對于這樣一個大規模的項目,發行商顯示出一定程度的力不從心。
而關于游戲本身的品質問題以及優化問題——前者見仁見智,后者,《明末》官方此前公布過游戲的配置要求,據配置表所述,《明末》的最低配置是GTX 1060 6GB/Radeon RX 580 8GB顯卡,然而,一部分玩家反饋,自己用5070Ti顯卡游玩時仍然存在卡頓。
發售之初,大多數差評是針對優化問題的
這三件事同步發酵,讓《明末》無可避免地走上了玩家評論的風口浪尖。僅在游戲正式發售后30分鐘內,小黑盒、百度貼吧和Steam商店評論區內都出現了對游戲多方面的抱怨,與此同時,在互聯網上,關于游戲的大部分批評、嘲諷開始以另外一個重點傳播——《明末》不能殺清軍。
有必要再次強調的是,《明末》的故事發生于架空的明末巴蜀時期。2024年8月23日,《明末》在B站發布研發Q&A視頻,宣傳了游戲歷史、文化元素等內容。盡管官方始終宣稱《明末》是一款“架空題材”的游戲,但實際上,在本身的設計及對外宣傳中,它看起來始終和現實歷史有著若即若離的聯系——在游戲題材公布之初,就有玩家對其題材和玩法寄托了巨大的想象,很多玩家、很多主播、很多宣傳都曾認為《明末》會以“殺韃子”為主題——當然,需要強調,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游戲開發者或發行者授意或暗示了這一主題。但這些猜測顯然給了一部分玩家以期待,在至少一部分人的想象中,這款游戲是一個寄托著“反清復明”精神的現實主義作品。
類似的評價還有很多,其實在游戲正式發售之前,不少玩家就對這一問題表示過關心
然而現在,他們發現,游戲里很可能并沒有任何“韃子”。
不只是《明末》
很多人覺得國內玩家對國產單機游戲總是寬容,其實這更可能是一種錯覺——對于國產游戲來說,玩家有時候就像一個情緒化的家長,他可能會因為你做了某事而興高采烈,給予你最高的榮譽,把你捧上天;也可能因為某件事忽然生氣,然后對你劇烈批評,把你徹底否定。
最可怕的是,大多數時候,你其實并不太知道到底什么事會讓他興高采烈,也不知道什么事會讓他勃然大怒。有時候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國產游戲良心的代表——而你并不能預測到這些。如果你把視野從游戲上移開,放到整個文化娛樂行業,你會發現這也不是游戲獨有的問題,在世界范圍內,許多電視劇、偶像,也在遭遇同樣的命運。
然而,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有些時候,會不會是我們選擇了一條看起來更輕松的道路?或者說,在面對許多看起來唾手可得的好處的時候,我們并沒有拒絕?或許我們確實有一條更艱苦、更費力、過程中更不引人注意的道路。我們或許可以選擇在整個過程中不隨波逐流,隨時給大家的期待降溫,不用比基尼或者一些噱頭擴大影響力?這樣會不會讓彼此都能更冷靜理智一些?當然,當然,我知道,其他路口的誘惑力確實很強。
然而代價始終要作品來承受。截至目前,輿論對于《明末》的許多批評確實是情緒化的,一些流傳甚廣的批評和傳言甚至并不真實。我們能看到,對游戲的批評大多并不集中在游戲本身(比如玩法、游戲設計、品質),而往往涉及到開發者“真誠”“態度”的層次——這對于創作者來說是好事嗎?或許不是,但我們已經默認了玩家有宣泄情緒的權利,如果我們認同甚至鼓勵玩家宣泄那些對自己有利的情緒,那么就沒有理由阻止他們宣泄那些對自己不利的情緒了,不是嗎?
發售第二天,官方進行了緊急更新
到目前為止,經過一天時間,《明末》在Steam的好評率有所回升,達到了27.65%,制作組的補救措施看起來正在緩緩發揮作用。但到目前為止,《明末》的局勢仍然不容樂觀,它需要制作組長時間的努力,才能一點一點地挽回口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