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8月31日,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也要進入1時代了!一個月的窗口期,有(購買保險)需求的不容錯過!”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關于預定利率研究值的消息一出,保險經紀人林先生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自己早已編輯好的傳播文案。
7月25日,保險業協會官網發布消息稱,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召開了2025年二季度例會,與會保險業專家認為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
新的研究值較前值(2.13%)下調了14個基點。
根據相關規定,如果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兩個季度高于預定利率研究值25個基點及以上,就需要下調預定利率。目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為2.5%,已經達到下調預定利率條件。
此前,一家中小險企的總精算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預定利率下調是板上釘釘的事,大家關注的是下調的幅度——25個基點還是50個基點?”
幾家頭部險企已經給出了答案。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壽險”)等公司發布調整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水平的公告,將新備案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進行下調。
同時,多家險企表示,2025年8月31日24時起不再接受超過預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險產品投保申請。
頭部險企帶頭調整
7月25日,中國人壽發布了預定利率信息調整公告:根據公司經營發展和資產負債管理等情況、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預定利率研究值,公司調整新備案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
與此同時,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印發的《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關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若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兩個季度較“預定利率研究值”高出25個基點及以上,險企須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并在兩個月內完成新老切換;預定利率最高值以0.25%為最小變動單位。與此同時,分紅險、萬能險的“預定利率最高值”須按對應差值同步調整。
目前,普通型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為2.5%,分紅險的預定利率上限為2.0%,萬能險的預定利率上限為1.5%。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預定利率研究值”已出現“兩連降”:2024年四季度為2.34%,2025年一季度為2.13%,2025年二季度下調至1.99%。這意味著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上限2.5%的時代即將落幕。
根據幾家大型險企的公告,此次調整后,普通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將下調至2%,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對比前值各分別下降了50、25和50個基點。
在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教授朱俊生看來,監管部門之前已明確建立與市場利率掛鉤的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這促使保險行業更加及時、主動地順應利率變化,避免“倒掛”,防范利差損風險。
朱俊生表示,當前我國中長期市場利率延續下行趨勢。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在3.5%,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1.7%附近,而5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更是低至1.3%。這對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收益提出了挑戰,倒逼行業降低產品預期回報。此外,隨著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同(IFRS17)和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等新規落地,責任準備金評估更依賴貼現率假設,產品定價透明度和財務真實性顯著提升。這使得“虛高”預定利率在財務報表中的影響更加直接,促使保險公司向精算審慎回歸。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二季度末的預定利率研究值進一步下降,將觸發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從當前的2.5%下調到2.25%。此次預定利率下調,有些公司則會選擇順勢而為,主動調低預定利率,并配合相應的銷售策略,這對保險行業來說也是主動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和預防利差損風險的舉措。這種做法,短期內有可能降低保險產品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加大公司的銷售難度,但同時也保護了保險公司,減少了長期利差損的可能性。
下調結果利好分紅險
“相對于普通壽險和萬能險,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下調的幅度更小,也有助于分紅險的銷售。”保險經紀人劉先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窗口里,他將重點推分紅險和重疾險。
在保險精算中,定價利率和預定利率的含義基本一致,是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預定利率下調意味著保險產品變得更貴,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降低。
為了應對低利率帶來的挑戰,目前保險行業正處于向分紅險轉型的過程中,幾家頭部險企關于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的調整也是考慮到一線銷售隊伍的需求。
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不少險企已經在著手準備預定利率下調的產品,此前由于預定利率上限下調幅度不明確,市場上試水的險企并不多。目前也有不少預定利率降至1.5%的分紅險產品在市面上銷售。
朱俊生表示,從以往經驗來看,每輪預定利率下調前夕,市場上就會出現“炒停售”操作——通過渲染收益下滑、產品停售等情緒來刺激短期銷售沖量。從當下的環境來看,這輪炒停售的廣度和強度預計會明顯弱于過去幾年。隨著消費者趨于理性,產品定價與收益構成更透明,依靠“利率噱頭”吸引客戶的空間正在收窄。
朱俊生表示,從最新的調整結果來看,多數保險公司產品的實際預定利率本就已在2%左右,利率“搶跑”的空間已非常有限,因此很難再出現某幾家險企“突圍式熱賣”的情況。而在保險公司端,轉型壓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短期沖量動機,在向長期價值轉型的關鍵期,保險公司應該更關注“質”的提升與隊伍留存。
周瑾表示,今年以來,人身險公司銷售整體面臨較大挑戰,一方面是因為行業為了應對利率下行而主動調整產品策略,降低產品的預定利率水平,加大浮動收益類產品的占比,因此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銷售難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因為去年在預定利率下調之前的炒停售,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市場需求,加劇了今年一季度市場消費能力不足的局面。這次部分保險公司主動下調產品預定利率,也是應對市場變化的積極主動做法,估計也會引起其他保險公司跟進。
(作者 姜鑫)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姜鑫
金融市場新聞中心資深記者,關注保險行業、證券、新三板、上市公司相關領域,擅長深度報道、人物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