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終于要涼涼了,真是普天同慶,值得浮一大白!
說起抗日神劇,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從“手撕鬼子”到“褲襠藏雷”,從“輕功躲子彈”到“包子炸鬼子”,從“八百里外一槍干掉鬼子的機槍手”到“爺爺九歲就被鬼子殺害了”,諸多降智情節(jié)惹怒觀眾,終于在2013年被廣電總局以專項行動“制裁”,偃旗息鼓。
抗日神劇雖然在長劇領域被拍滅,卻在短劇領域“死而復生”,而且因為網絡短劇刻意追求“無腦”和“爽劇”,比長劇更加降智,甚至出現(xiàn)了“彈弓打落敵機”、“一把生銹大刀砍翻一個連”、“開著無人機打鬼子”“用二維碼掃漢奸”等弱智甚至反智情節(jié)。
好在國家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果斷下場制止。7月11日,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發(fā)布《關于抗戰(zhàn)題材微短劇的管理提示》,從不許穿越、不許超人、不許神技、不許弱智化敵人等多個維度,為抗戰(zhàn)題材微短劇創(chuàng)作劃出“紅線”。至此,抗戰(zhàn)長劇有防止過度娛樂化的專項整治,短劇有“四不許”的管理提示,抗日神劇基本涼涼了!
其實,抗日神劇早該涼了,正所謂國產爛劇千千萬,抗日神劇占一半。所謂的抗戰(zhàn)微短劇其實就是抗日神劇在短劇領域的變種,腦殘編劇們將“打臉”“逆襲”“開掛”等爽文元素,硬生生塞進抗日的場景中,于是從沒接受過訓練的村民經過三天訓練就能全殲一個裝備精良的日軍小隊,一個武術高手能憑借一把生銹大刀在全副武裝的日軍軍營中從東砍到西毫發(fā)無傷……總而言之,在這些抗日微短劇中,敵人“蠢得掛相”、我軍“天賦異稟”,諸多因素加持之下,本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才取勝的抗日戰(zhàn)爭變得“不疼不癢”了。
這樣的短劇能帶來什么,正如某抗日短劇彈幕:“原來打鬼子這么容易,我爺爺真菜!”道理很簡單,勝利的含金量取決于對手,戰(zhàn)勝神一樣的敵人,說明我們比神還牛叉;戰(zhàn)勝豬一樣的對手,說明我們只比豬強一點。對敵人的過度矮化,就是對自己的全盤否定。
真正的抗戰(zhàn)是血與火的悲壯史詩,而非兒戲化的“超能力秀場”。將14年浴血抗戰(zhàn)簡化為“爽劇”,不僅褻瀆真實歷史、侮辱先烈犧牲、消解民族苦難,更讓年輕一代對那段歷史的殘酷性失去敬畏。試想一下,當零零后或一零后看到“抗日戰(zhàn)士用無人機打日軍”,他們會不會覺得抗日戰(zhàn)爭就是一場游戲?長此以往下去,誰還記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歷史,誰還記得“一抔黃土一抔魂”的英勇犧牲?
最后,我送給所有抗日劇的創(chuàng)作者一段話:抗戰(zhàn)是中華民族一段沉痛的歷史,反映這段歷史的影視劇可以藝術加工,但不能“魔改”,可以戲劇化,但不能“兒戲化”,更不能讓一代青少年對真實抗戰(zhàn)產生誤解,進而對革命先輩的犧牲產生質疑。說的不客氣一些,誰讓十四年的抗戰(zhàn)血火毀在三分鐘的段子上,誰就是民族的罪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