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典吉他的清澈音色穿越千年,與中東悠揚旋律、絲路駝鈴回響交織共鳴;當多媒體視覺藝術將中亞集市的繁華、19世紀西班牙街頭的熱情呈現于舞臺——7月25日晚,在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內,2025上海國際吉他藝術節閉幕盛典以一場融合樂舞的大型原創音樂舞臺劇落幕,為這場為期6天的藝術盛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創新形式:從音樂會到音樂舞臺劇的突破
記者了解到,本屆閉幕盛典打破傳統單一音樂會模式,創新性升級為大型原創音樂舞臺劇。
通過“樂舞結合”的綜合藝術表達,以開場歌舞《弦夢之旅》引領觀眾跟隨主人公“海川”踏上尋夢征程,再以“絲路弦音”“古典流光”“街巷聲動”“弦歌不輟”四幕劇情層層深入,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吉他藝術的千年脈絡,成為吉他歷史長河中的“同行者”,實現了藝術傳承與文化普及的雙重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當晚的舞臺呈現上,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SMT)東方技術部依托先進AI技術,對真實場景進行高精度還原。這項具備物理真實感的場景呈現技術,既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也彰顯了閔行在文化科技融合領域的科創實力與前沿探索。
文化交融:國際名家共譜中西和鳴
據悉,當天閉幕盛典的演出陣容匯聚了全球吉他藝術力量。19歲的特邀演奏家奧西亞?帕萊霍與其恩師費爾南多?埃斯皮聯袂呈現師徒二重奏,以《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演繹藝術傳承的生命力;瑞典演奏家約翰內斯?莫勒改編演繹敦煌古曲《西江月》,讓絲路遺音煥發新彩;線上坐擁數百萬觀眾、作品總播放量超3億的“國風頂流”自得琴社,與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四重奏跨界合作《金蛇狂舞》與《四季:春》,碰撞出東西方音樂的絢爛火花。德國吉他教育家胡伯特?卡佩爾等國際名家亦登臺獻藝,通過多元文化交流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彰顯藝術節的國際化水準,提升上海的國際文化影響力。
由本屆大賽參賽選手組成的古典吉他樂團,壓軸演繹主題曲《海上的夢》,將上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融入弦音,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棒的經歷!每天活動安排的所有音樂會和各項活動都很精彩,這是一個非常全面的藝術節日,有中國音樂和很多西方音樂的融合,非常有趣。”來自西班牙的吉他大師弗朗西斯科?貝爾尼埃(Francisco Bernier)告訴記者。
文商旅融合:藝術盛會激活區域經濟動能
為期6天的藝術節不僅是文化藝術的盛宴——來自5個國家的11位世界級吉他大師、120余名國內頂尖院校教師及450名參賽選手齊聚閔行江川,更通過“文商旅”融合模式釋放強勁經濟動能。
商業聯動方面,置業夢享家、老外街等商圈舉辦的市民音樂會直接帶動消費,活動當日主場商家銷售額環比增長達50%,周邊輻射商圈營業額平均提升15%;文旅領域,450名參賽選手及隨行人員的集中到訪,推動“大零號灣”區域主要賓旅館入住率及營收額環比上月激增約20%。文化活動的精準引流,實現了客流與消費的雙向增長,為江川區域注入全新經濟活力。
“吉他藝術節的規模越來越大,邀請的國外嘉賓分量也越來越重,整體活動流程更是日趨國際化、規范化,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越辦越好的節日。”連續多屆擔任吉他藝術節翻譯工作的上海音樂學院古典吉他專業研究生張栩晨這樣說道。
本屆上海國際吉他藝術節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閔行區委員會、閔行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音樂家協會、中共閔行區委宣傳部、閔行區文化和旅游局、閔行區江川路街道辦事處主辦,上海音樂家協會吉他專業委員會與閔行區江川文化館承辦。
記者:覃叢叢
供稿:江小川
初審:岳順順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