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夏日記憶?烈日烘烤的午后,偶遇路邊擺著竹筐的阿婆,買一個綠意盈盈、還掛著水珠的蓮蓬,一路走、一路摳下鮮蓮子,那脆生生、甜津津的滋味,格外解暑。
如今,這份“季節限定”正轉化為廣受喜愛的“江南甜心”——7月,在盒馬購物平臺上,“西湖果蓮”已蟬聯水果菜熱賣榜第一。
曾經的“街頭驚喜”如何走向現代生產線,煥發新生機?在科技之手的點化下,江南的蓮子不僅“心不苦”,也帶動了更多人的甜蜜生活。
7月下旬的杭州,氣象臺日日掛著高溫預警。上午10點,在臨平區的蓮誼農業研發中心,蓮葉田田間,當地村民們頭戴斗笠,穿著膠鞋膠褲穿梭其中,身后的盆子里,已塞滿了剛摘下的新鮮蓮蓬頭。
“這是第一天的荷花,那是熟得正好的蓮蓬。”浙江省農科院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海營李海營一眼望去就 “把”好了蓮和蓮子的身份年齡。最多5天,一朵荷花將從盛開到凋謝;最多2天,一朵蓮蓬就將從長成到錯過“最佳賞味期”。因此,“抓緊時間”采摘和熟練的判斷能力是收成果蓮的“硬性要求”。
“你們看,垂掛90度向下的蓮蓬就基本成熟了?!崩詈I熟練地用鉤子勾來一柄。只見圓圓的盤子上,一顆顆飽滿的蓮子“呼之欲出”,從底下繞著一圈剝開,褪去外皮,直接鮮吃,脆爽甘甜,就連蓮心也毫無苦味?!袄洳氐耐庖赂脛?,口感也會更甜。”李海營說道。
今年,西湖果蓮進入浙江省首批“土特產”新品名單?!吧a高峰期時,單盒100克的果蓮日供應量能穩定在20000盒左右?!崩詈I介紹,從每年6月開始,西湖果蓮基本能在市場上一直供應到10月以后。
科技全鏈條賦能
“荷葉如蓋遮天蔽日,夏天的荷塘水溫基本要到50℃,在里面可比岸上要悶熱多了?!弊鳛槭∞r科院派駐到臨平區的科技特派員,李海營已經和眼前的荷塘“打交道”多年。
2020年,一種野生雜交的蓮子被科技人員們發現——它蓮心不苦,脆嫩清甜,具有商業化和產業化發展的潛力。然而當企業在試圖規?;N植時陷入了困境:一般的種植手段下,荷田雜化嚴重導致產量和質量雙低,50畝荷田可能只有20畝左右的收成,無法達到優良的產量和質量。
一頭扎進淤泥深處,一頭深耕實驗室培養,生物所植物組培團隊通過生物技術手段發現了藏在荷莖尖端的“生長密碼”。通過提取莖尖分生組織,利用其細胞分裂速度遠超病毒復制的特性,團隊在無菌室里對蓮子進行了脫毒組培。“現在,一個芽頭一年可育數萬株苗?!崩詈I介紹。
全新種植的脫毒苗為試驗田帶來了驚人蛻變。近年來,果蓮結實率已躍升30%,畝產值突破萬元。2020年,當地果蓮種植面積50畝,到2025年已暴增至3000畝以上。
科技的力量也為果蓮的口感一路“保駕護航”。通過引進分段預冷、氣調保鮮等技術,果蓮可以在發生褐變前完成采摘、預冷、包裝,大大延長保鮮時間,從而打破了制約傳統鮮蓮銷售的保鮮瓶頸,極大降低了果蓮的銷售損耗率。
不苦蓮正甜進更多人心里
在臨平區試驗基地,曾經的黑魚塘變身連片荷海,微風過處碧浪翻涌。
“以前農戶們養黑魚、甲魚,造成了一定的水體污染?,F在大家種蓮子,即改善了水質又美化了環境?!崩詈I說,對于當地農戶來說,這筆經濟賬有價值,又更穩定。“甲魚要防盜防逃,風險高。蓮子采收期三個月就能創造畝產萬元的收益,農閑時間也增加了?!?/p>
更溫暖的變革發生在加工環節——在臨平的果蓮種植基地,“奶奶共富工坊”成為了每年夏天的“網紅基地”。
在夏天最熱的時間,每天,超過200位60-70歲的“奶奶級”工人,都可以待在恒溫25℃的廠房里剝蓮子?!叭帐杖肟捎^,很多奶奶早上6點就來排隊等候上工了。”企業相關負責人說道。
只見奶奶們巧手在蓮蓬間翻飛,一顆顆蓮子按照既定重量落入筐中,笑語間、口罩下,是藏不住的大大笑容。一位奶奶說,今年夏天第一次來“上班”。“工作不難,又很涼爽,每天都很開心?!?/p>
據了解,目前科研人員們也在持續對西湖果蓮品種進行改進,朝著更好吃、結實率更高、更抗高溫的第二代、第三代努力。
來源:潮新聞 供稿:臨平區區農技推廣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