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來自央行的罰單,將紫金農商銀行推到了風口浪尖。近日(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公布處罰信息,紫金農商銀行因涉及七項違規,被處以240萬元罰款,兩名時任部門總經理也同步領罰。令人咋舌的是,與其巨額罰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沒收的違法所得僅為20.22元。
#01七項違規,幾乎覆蓋銀行關鍵環節
這“七宗罪”具體指向哪里?公告顯示,問題幾乎覆蓋了銀行日常運營的核心敏感地帶。1、金融統計失真:基礎數據準確性存疑。2、賬戶管理疏漏:賬戶開立、使用或監控存在漏洞。3、特約商戶與支付終端失控:對合作商戶和收款設備管理不到位。4、反假貨幣及人民幣流通瑕疵:現金收付環節存在缺陷。5、征信查詢越界:違規采集、提供或查詢信用信息。
時任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沙某因“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被警告并罰款5萬元;時任普惠金融部總經理姚某則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被罰款10萬元。
#0220.22元 vs 240萬:監管邏輯清晰
20.22元的違法所得與240萬元的罰款之間,存在著近萬倍的差距! 這一巨大落差,清晰地傳遞出監管的鮮明導向,“重違規性質,輕獲利多少”。
這意味著,任何試圖打擦邊球、忽視合規要求的“小動作”,無論實際獲利多么微薄,都可能觸發監管的“高倍杠桿”懲戒,付出遠超預期的代價。
為什么是紫金?零售普惠戰略下的內控失速。紫金銀行被罰,表面看是操作層面的隱患,實質是其零售普惠戰略狂奔下內控失速的必然結果。
該行深耕南京都市圈,零售、小微、普惠客戶占比極高。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其個人貸款余額高達412.55億元,占貸款總額近兩成。大量分散且信息敏感的長尾客群,使得數據采集、支付終端管理、特約商戶合作天然成為合規高風險區。
近年來,《個人信息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規相繼落地,對信息采集的授權、查詢流程的規范、數據留痕的精細度要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紫金銀行在業務快速擴張過程中,顯然未能同步筑牢內控“防火墻”。
#03罰單背后:業務承壓,轉型艱難
監管罰單不僅帶來直接經濟損失,更增加了合規整改成本和潛在的聲譽風險,對本就承壓的業績無疑是雪上加霜。紫金銀行2025年一季報顯示:營業收入11.41億元,同比下降4.82%。凈息差持續收窄至1.23%,低于同城南京銀行(1.43%)。資本充足率(12.6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0%)均較年初下降,后者在同業中偏低。撥備覆蓋率(202.52%)較年初大幅下降約50個百分點。存款付息率環比上行,進一步壓縮息差空間。關注類貸款余額及占比抬升,資產質量面臨壓力。
合規整改帶來的額外支出,疊加罰單后可能導致的負債成本上升(如聲譽影響),都在侵蝕其利潤空間。若資產質量進一步惡化,將同時沖擊撥備和資本緩沖。
#04暑假期間學習培訓
從“規模沖動”到“質量求生”:道阻且長。紫金銀行并非沒有意識到問題。2023年起,它提出“零售立行、科技興行、人才強行”新戰略,試圖向小微、三農、社區金融傾斜資源,并尋求與互聯網平臺合作做大AUM(資產管理規模)。
然而,零售業務“薄利多銷”的特性,對運營效率和風控精度要求極高。紫金銀行過去依賴的“人海戰術”和“經驗風控”,在數字化、合規化浪潮前顯得力不從心。
以本次被罰的征信查詢違規為例:普惠部門曾以“簡化流程”為由,將部分查詢權限下放至支行客戶經理手機端。結果因授權文件缺失、查詢用途不明,被監管逮個正著,最終導致“個人+機構”的雙罰結局。
更深層的挑戰:客群流失與競爭加劇。更嚴峻的是,紫金銀行發家所依賴的“熟人經濟”客群正在流失。南京及周邊地區近年來涌入大量金融機構。8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分行,12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上百家持牌小貸公司。
線上流量被大行和互聯網平臺瓜分,紫金銀行線下網點日均客流量三年下降35%,客戶經理人均管戶數卻從不足200戶激增至600戶以上。人手緊張與業務壓力疊加,極易導致合規操作流于形式。
同時,為穩住規模,其對公貸款占比仍超30%。但傳統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客戶景氣度下滑,導致2024年末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增加18%。對公與零售風險同步暴露,讓資本補充與利潤留存之間的平衡愈發艱難。
#05并非孤例:中小銀行的共同困境
紫金銀行的困境具有代表性。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的縣域農商行、城商行,普遍面臨“大行下沉搶市場、監管要求趨嚴上浮”的雙重擠壓。
據統計,2025年以來,央行、金監總局對地方金融機構開出的百萬級罰單已超300張!處罰事由也從傳統的信貸、票據違規,擴展到數據治理、個人信息保護、反洗錢、支付結算等更精細、更前沿的領域。
“穿透式”監管檢查與“雙罰制”(既罰機構也罰責任人)的常態化,正倒逼所有中小銀行重新審視那個經典的“規模—效益—風險”不可能三角。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老路,在強監管時代已經行不通了。
罰單后的“壓力測試”:對于紫金銀行而言,這張240萬的罰單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考驗,將是其即將到來的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強監管時代,合規不再是成本,而是生命線。紫金銀行的案例,為所有金融機構敲響了警鐘。
備注:罰單信息來源于央行官方,本賬號主體為自媒體,非新聞機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