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總覺得自己挺牛的,尤其在面對中國的時候,那股子優越感就冒出來了。可現實呢?一個韓國教授金南道站出來說,全世界就韓國人還看不起中國,中國人早就不把韓國當回事了。
金南道是首爾大學教授,研究中國好多年,跑過中國不少地方,看見中國變化飛快。韓國那邊呢,還停留在老印象里,以為中國落后。
金南道教授的觀察和背景
金南道生于1963年,在首爾長大,早年讀首爾大學法學院,拿了學士,又搞了行政學碩士,后來去美國南加州大學讀公共管理博士。
回國后,他就扎根首爾大學,教消費科學這塊,主要研究消費趨勢和市場變化。他對中國感興趣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的,那時候他就開始去中國考察,足跡遍布北京、上海、長江流域這些地方。
到2015年,他已經去過中國多次,親眼見中國從基礎設施到科技品牌的進步。這些經歷讓他成為韓國知名的中國通,他寫過書,像《趨勢韓國》和《中國趨勢》,里面講了不少中韓對比的數據和例子。
2015年3月,他在韓國KBS電視臺的節目《明見萬里》上講了中國3.0這個話題,直指韓國人對中國有偏見,以為中國經濟科技都落后。其實,金南道通過實地看,發現中國高鐵速度快、覆蓋廣,價格還低,遠超韓國的高鐵系統。
韓國高鐵里程短,城市間連接有限。中國商場里,本土品牌如華為小米到處是,韓國三星LG的專柜反而少見。中國人在買東西時,也不太提韓國產品。液化天然氣船這塊,中國質量趕上韓國,價格更有競爭力。
金南道還點出韓國媒體愛放大中國的一些問題,制造落后假象,讓民眾誤判。他批評韓國人總覺得自己夾在日本和中國中間,像三明治一樣,得拼命跑才不被擠扁。但實際上,中國沒把韓國當主要對手。
文化上,韓國有時爭中國傳統節日或孔子的歸屬,金南道說這是韓國缺乏自信的表現。這些觀點基于他多年積累,不是空談。他在節目里列舉事實,目的是讓韓國人醒醒,別老自以為是。
金南道的話戳中韓國社會的痛點,因為韓國歷史上有段時間是中國的藩屬國,文化制度受中國影響大。近代脫離后,韓國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人均GDP過3萬美元,就開始去中國化,甚至廢除漢字,日常生活都亂套了。
這種轉變讓韓國人心理上輕視中國,來確認自己的獨立和先進。但中國崛起后,韓國心態復雜,既看到事實,又不愿承認落后,越在意就越表現出輕視或敵意。
金南道用螞蟻和大象比喻,韓國是螞蟻,中國是大象,螞蟻跑再快,大象一步就跨過去。中國體量大,發展快,眼界自然不同。中國人關注全球合作、天下大事,不天天盯著韓國這個鄰居。
韓國社會對中國的那些偏見來源
韓國人為什么這么看不起中國?根子在歷史上。過去朝鮮半島長期依附中國,文化上學中國多,制度也帶中國影子。這種關系像根刺,扎在韓國集體記憶里。戰后韓國經濟騰飛,成了發達國家,就想甩掉過去,通過輕視中國來證明自己牛。
20世紀末,中國開始飛速發展,韓國人心態微妙起來。以前覺得中國窮,現在中國GDP超韓國好幾倍,科技也追上來了,可韓國媒體還盯著中國個別短板放大,民眾認知沒跟上。
舉例說,韓國人自豪本土品牌遍地,以為三星LG在國外也火爆。但金南道去中國商場轉,發現中國品牌主導市場,韓國產品邊緣化。中國消費者更在意本土創新,不怎么聊韓國貨。韓國引以為傲的LNG船,中國不但質量跟上,價格還低,搶了不少訂單。
韓國人還愛說韓流席卷全球,K-POP、韓劇在中國火過一陣。但那更多是特定階段的文化獵奇,中國人很快就把注意力轉到自己歷史文化和全球事務上。
中國年輕人關心TikTok怎么影響世界、熱戰地區民眾苦難、經濟體合作糾紛,不天天惦記韓國娛樂。韓國人越在意這種比較,越表現出敵意,其實是自卑轉化的。
金南道在節目里說,這種心態傳導到韓國上下,結果就是對中國的輕視。韓國網民罵他親中叛韓,越罵越證明他說中了痛處。韓國教育體制也推波助瀾,年輕一代有時覺得世界起源是韓國,這種荒誕觀念在網上常見。
韓國平均每4人就有1人不安,青年尤其嚴重,失業、前途迷茫、家庭欠款多。這些壓力讓韓國人更封閉,不愿承認中國強大。中國呢,格局大,眼光遠,不局限于亞洲鄰國。
中國發展為本國帶來繁榮,也給全球注入活力,國際合作機會多。韓國如果不調整心態,會越來越落后。金南道的話像鏡子,照出韓國偏見的來源,不是攻擊誰,而是提醒大家面對現實。
中國人視角下的韓國位置
中國人眼里,韓國到底啥位置?金南道說,早沒了。意思是中國人沒把韓國當主要參照物。中國體量大,人口多,經濟總量全球第二,關注點在全球舞臺上。
中國與美國、歐盟這些大經濟體的合作糾紛更重要,熱戰地區和平、世界年輕人趨勢這些事占主流。中國年輕人不刻意忽略韓國,而是發展太快,注意力被更大目標吸引。
過去韓流在中國熱過,年輕人追韓劇、聽K-POP,但那沒持續多久。中國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眼界廣,不止看鄰國。金南道比喻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點出中韓視角差異。中國人更關心天下社稷,韓國像隔壁鄰居,偶爾打照面,不天天想。
韓國人覺得中國在追趕韓國,印象停在五六十年前。但現實是中國高鐵里程世界第一,科技品牌全球競爭力強,韓國企業如三星在中國市場份額下降。
樂天集團在中國退市,三星主管訪華求合作,這些事說明地位變了。中國不敵視韓國,但也沒必要天天關注。韓國如果還抱著優越感,會錯失機會。
中國崛起對世界是積極的,韓國應理性看待,合作共贏。中韓官方關系起伏,民間口水戰沒停,但中國格局大,不糾結小事。韓國人多出來看看世界,就能明白金南道的話不是空穴來風。
這事給中韓啟發啥?金南道的話點醒韓國人,別老封閉自大,得面對中國強大事實。韓國經濟依賴中國出口多,如果還輕視,會影響合作。
中國作為鄰國,希望和平穩定,但不會遷就偏見。兩國經貿文化交流本該互利,但韓國心態問題讓關系復雜。金南道節目后,韓國網民反應激烈,但也有人開始反思。
十年過去,中國發展更快,韓國負擔增大。被中國趕超是意料中事,但韓國因此有巨大壓力。韓國制造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下降,部分因美國因素,但也反映競爭力變化。
金南道提醒大家,世界變化快,眼界要開闊。韓國人如果調整心態,能從中國發展中獲益。中國人呢,繼續專注自身和全球,不被小事干擾。
兩國認知錯位,本質是格局不同。韓國像螞蟻忙碌,中國如大象穩健前行。啟示是,互相尊重,理性交流,才能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