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一樣,德國的高中畢業考試(Abitur)也在近期落下帷幕。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考出“一開頭”的優異成績,德國教育界卻為此感到擔憂。
德國采用1.0到4.0的評分體系,1.0為滿分,4.0為及格,4.0以上為不及格。近年來,拿到1.0至1.9之間的優等成績的考生人數顯著上升。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少學校出于照顧學生心理與健康的考慮,對采取了更為寬松的評分方式。如今,這種趨勢卻被越來越多教育界人士視為“隱患”。
▲圖源:Thomas Warnack/ DPA
德國教師協會主席迪爾(Stefan Düll)批評道:“如今涌現出一大批全優生。”他強調,高考成績本應代表真實的學習水平,高中畢業證不是隨便發的,其質量應得到嚴格維護,不能任由標準被一再稀釋。
基民盟聯邦議員普洛斯(Christoph Plo?)在接受《萊茵郵報》采訪時指出,越來越多的高分生正在削弱德國高中文憑的價值。“這種趨勢損害了真正努力學習的學生,也讓學習成績尚有差距的學生更難得到應有的關注和支持。”他表示,必須遏制德國學校日益嚴重的成績膨脹現象。
▲圖源: ntv.de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認同這一觀點。左翼黨議員戈爾克(Nicole Gohlke)將矛頭指向保守派:“拿不出建設性方案的人,偏偏最愛批評學生考得太好。”她指出,在當前評分體系本身就帶有高度主觀性的前提下,成績好未必就意味著“寬松”。左翼黨的解決方案反而更加激進,他們認為應該“取消分數制度和家庭作業”。
社民黨議會黨團的教育專家卡茨馬雷克(Oliver Kaczmarek)希望為考生“正名”。他認為,更多學生拿到好成績,其實反映了德國教育系統的成功。他呼吁社會應尊重學生的努力,而不是急于質疑成績的成色。“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教育體系已經更具開放性,但仍有提升空間。”
▲圖源:Karl-Josef Hildenbrand/dpa/Karl-Josef Hildenbrand
根據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公布的數據,在2023/2024學年,圖林根州學生的平均Abitur成績最為亮眼,為2.13;其次是勃蘭登堡和薩克森,平均成績為2.21。成績最差的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平均為2.48。
(歐洲時報德國版小婺生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