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這幾個縣區,GDP不顯眼卻各有“壓箱寶”。
陵城的紡織服裝,去年成了省特色產業集群。3平方公里的區域里,196家企業扎堆干紡織。
從新型布料到產業用紡織品,1萬多工人天天忙。寧津更猛,健身器材產業占全國90%智慧社區份額。
小區里的智能健身設備,十有八九標著“寧津制造”。可有人說,光看產業數據有啥用?
得看老百姓日子。齊河的文旅、臨邑的化工、慶云的農業,各有各的難。寧津機械廠,11到50人規模的小廠,還在倒騰金屬加工。
陵城附近1公里,農機、機械設備公司擠成一團。50人以下的小廠占25%,100人以上的也才25%。
企業小是小,可“寧津的機械,寧津的器材,可不是吹的。”去年省集群名單里,倆縣區上榜,算給了點底氣。但年輕人愿不愿意留?
鎮上的學校、醫院跟不跟得上?有村民說:“廠子多是多,娃讀書還得跑縣城。
”慶云的農田,臨邑的化工廠,招工難不難?沒人細算過。陵城紡織廠的王姐,每月5000多,比去濟南打工少2000。
“圖個離家近,能看娃,錢少點就少點。”她這么說。寧津健身器材廠的李哥,愁的是訂單多,技術工不夠。
“招個會調智能設備的,比找對象還難。
”他直撓頭。
發展不是數字游戲,得看老百姓的菜籃子暖不暖。今年省集群會不會擴圍?慶云農業能不能跟上?
有人盼著政策多傾斜,有人怕“大拆大建”丟了老底子。“家底不豪華,但結實耐穿。”這是老鄉們常說的話。
未來幾周,這些縣區的招聘會、學校擴建項目該動了。到底能不能攏住人心?
過半年再看,準有新說法。
關注基層發展,別光盯大城市,小地方也有大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