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園月洞門前,一位小朋友踮腳望過門框,忽然雀躍轉身:“老師,門外面真的是幅畫!”——青瓦朱欄框住半湖煙柳,飛鳥掠過樓閣的屋檐,中式園林“框景”的玄機在這一刻豁然開朗。
7月25日,10余組家庭在濟南市文物保護利用中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開啟“這一站,濟南!文物研學游”第五期古建筑巡跡之旅。
走進遐園,研學老師帶著大家去尋找里面藏著的一艘“不會航行的船”——明漪舫,明漪舫雖形似船,卻三面環水、一面連陸,妥妥的“不系舟”設計!古人用石頭模擬船身,既滿足“臨水而居”的詩意,又避免了真船漂走的尷尬。
走進齊魯古建藝術空間,展廳內陳列著黃色和綠色琉璃瓦、斗拱、建筑工具等展品。孩子們圍在講解員身邊仔細傾聽中國古建筑的發展歷史,從“天圓地方”的哲學密碼到“飛檐斗拱”的力學智慧,古建不再是課本上的枯燥名詞。
行至曲山藝海博物館,四合樓式建筑的精妙布局令孩子們著迷。《老殘游記》描述的“明湖居聽書”場景,配合著展廳中描繪的山東大鼓、山東琴書、山東快書、長清落子、平陰漁鼓等多種多樣的曲藝類型,再現了老濟南“曲如山,藝如海”的盛況。活動最后,大家還一起體驗了制作臉譜,孩子們根據人物風格和顏色特征,涂抹繪制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并舉著作品互相展示,稚嫩的聲音里滿是對傳統文化的喜愛。
“這一站,濟南!文物研學游”系列活動還將繼續進行,歡迎大家報名參加,更多信息請咨詢 濟南市文物保護利用中心邱老師0531-86095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