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江、南江等五縣190個鎮,多鎮背后藏著發展新考題。山高溝深地廣人散,鎮多是為了管得更細。
可鎮多不等于發展快,產業單一、年輕人外流,不少鎮像被卡住了脖子。但安岳有點不一樣,去年冬天還冷著,工廠機器聲倒先熱了起來。
看工業,天然氣產業冒了尖。
中石油余壓發電項目并網,川投燃氣電站兩臺機組全投產,發電12億度夠多少家庭用?新鉆31口天然氣井,采了64億方氣,凈了46億方,量漲得扎實。鞋服產業也沒閑著,11條新生產線轉起來,26家“衛星工廠”落地,全縣都117家了。
稀土廠更猛,3000噸高純稀土金屬項目說建就成。抓項目像下圍棋,22個項目竣工,64個開工,61個推進,成渝中線高鐵也在趕工。
縣長說今年要投200億,清潔能源、鞋服、食品、新材料“3+1”產業要沖15%增長。鎮多的優勢,安岳用項目和產業給盤活了。可其他鎮呢?
種糧的還在愁銷路,搞養殖的缺技術,年輕人還是往城里跑。
“鎮多是家底,不是負擔。”有老鄉說得實在,“產業活了,人氣才留得住。”安岳的“一桶氣、一雙鞋、一棵檸檬、一尊石窟”,其實是把特色攥緊了。
未來幾年,五縣190鎮誰能把“特色”做成“招牌”,誰就能突出重圍。有人擔心:安岳的招其他鎮學得來不?
地情不同,照搬肯定不行,但“抓產業、引項目”的思路總沒錯。“人勤地不懶,產業旺鎮才安。
”老輩傳的理,放現在還管用。
想知道安岳的經驗咋學?
關注我,看更多縣域發展新故事。文中數據參考公開資料,具體以官方發布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