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培訓行業恐怕要出大問題了。這可不是哪家機構沒良心造成的,而是從一開始,整個賽道就是靠不切實際的幻想撐起來的。
還記得10年前,也就是2015年,全民創業的東風一吹,體育培訓一下子成了熱門。政策一路開綠燈,資本瘋狂砸錢,媒體、機構還有創業者們一股腦就沖進去了。他們一邊喊著素質教育、升學加分這些口號,一邊忙著到處鋪場館、拉投資、講故事。但這真的是在做教育嗎?
說白了,就是在搞投資。那幾年,誰動作快,能趕緊圈錢走人,誰海報做得漂亮,誰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像北京、廣州、昆明這些地方,到處都是擊劍搭配英語,滑雪搭配背景提升這樣的課程組合,家長們掏錢掏得那叫一個痛快,孩子們也跟著跑來跑去挺開心。可你真覺得這是體育勝利了嗎?錯啦,其實是家長的焦慮贏了。
到了2018年,資本開始撤資,教練紛紛跑路,家長們也忙著退課,各種問題就慢慢暴露出來了。2020年疫情一來,家長們就一句話:“我就一個孩子,這時候哪還有心思學這些。”一下子就把這個行業打回了原形。這可不叫正常的起起落落,用老話說,這就是在透支未來。
體育培訓好不好呢?當然好啊!但問題在于,這幾年體育培訓根本不是在教體育,而是在販賣焦慮。賣的是比別的家長多花錢,賣的是在朋友圈里顯得體面,賣的是說不定孩子就能加點分。“雙減”政策來了,學科類教培被一刀切,體育培訓又成了合法的熱門方向。
2021年一下子就冒出好幾萬家教培機構,整個行業都轉向了什么中考提分簽約保障,把升學當成了唯一的KPI。但教育這事兒,哪是靠打造個人設就能搞好的呀。政策一變,風口一轉,整個行業就全線崩塌了。
現在政策收緊了,白名單也落地了,那些打著提分旗號的機構只能被迫轉型。能存活下來的,要么是老品牌,要么就是那些能接受低利潤、慢回報,愿意踏實做實事的機構。但這些根本撐不起一條靠融資不斷擴張的產業鏈。
你看,現在大家錢包縮水了,孩子的興趣也飄忽不定,上頭的監管底線也收緊了。這三重壓力一來,體育培訓作為替代品的這個偽命題就被戳破了。你以為自己是在為孩子投資,實際上是用自己的辛苦錢給整個行業兜底。
過去家長們舍得花錢,才撐起了體育培訓行業的高估值。可現在還是這批家長,轉身就退課了,一點情面都不留,為啥呢?因為體育培訓領域根本不可能出現像新東方那樣的巨頭。
所以我得鄭重提醒你,別再幻想著靠體育培訓一直賺錢,也別指望它能保證孩子升學。教育這事兒,繞不開系統的投入和科學的規劃,可不是聽別人忽悠兩句,就覺得孩子趕上了下一個體育風口。風口可不等于教育,風口說白了就是投機。所以這次不是體育培訓行業垮了,而是家長們又清醒過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