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點半,保山市龍陵縣碧寨鄉梨樹坪村的文體廣場上,150多位家長和孩子正盯著露天銀幕——愛國主義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剛播完,工作人員就拿出“反家暴”宣傳冊開始講解。今年4月以來,該縣以提升農村家長科學育兒能力、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為目標,通過扎實開展鄉村“家長夜?!毙聲r代文明實踐活動,有效激活了基層家教服務新動能,為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促進基層治理提供了有力抓手,成為破解農村家教難題的金鑰匙。
露天電影+普法課:夜校這樣“圈粉”
“聽說一會兒在廣場放露天電影,還有各種普法宣傳,走,去看看……”吃過晚飯,村民段梅平興高采烈地和周邊鄰居邀約著前往碧寨鄉梨樹坪村文體廣場。
天色漸漸地暗下來,碧寨鄉第三期鄉村“家長夜?!毙聲r代文明實踐活動現場已經聚集了150多名家長和學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放映調試。隨著愛國主義教育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開始放映,觀眾看得聚精會神。觀影結束后,工作人員圍繞反家庭暴力、國家安全等主題開展宣傳教育,并向群眾發放裝有宣傳冊的環保手提袋。村民房桂春說:“好多年沒看這種露天電影了,感覺又找到了兒時的感覺,內容也很觸動心靈。”
鄉村“家長夜校”開講以來,龍陵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學校、農家書屋等為主陣地,靈活利用村民活動中心、文化廣場等場所,構建起“中心輻射、所站支撐、多點開花”的線下教學網絡,有效拓展了培訓覆蓋面和便捷性。
同時,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現場反饋等方式,廣泛征集家長在親子溝通、習慣培養、心理健康、隔代教養等方面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庫。龍山鎮通過廣泛收集不同年齡段孩子家長的真實需求和教育痛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如何兼顧掙錢與育兒”“農村家庭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等課程,形成鄉鎮協調、村組配合,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聯合辦學模式,優化內容供給,確保內容接地氣、解渴管用。
校長變“同學”:土辦法講出大道理
“我小時候,阿媽總在油燈下縫衣服陪我寫作業?!饼埥l黨委書記段春榮在夜校講臺上,用自己的成長故事詮釋“留一盞燈”的深意。他以《我的故事與成長路上的“他們”》為題,分享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老師們的幫助支持對其人生軌跡的深遠影響。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童年種下的種子”“教育是走出大山的車票,更是振興家鄉的種子”。家庭教育的三條“土辦法”:“留一盞燈、開一扇窗、樹一面旗”。“孩子的書包里裝的不只是書本,更是咱們整個鄉的未來”。這位“特殊講師”的現身說法,讓臺下家長頻頻點頭。
“現在我們請一名家長扮演沉迷手機的孩子,另一名家長扮演這位孩子的‘家長’,看看大家平時針對孩子玩手機是怎樣教育的。有沒有自愿報名的家長?”在首期鄉村“家長夜?!钡默F場,講師團成員楊彩煥與家長們積極互動,現場洋溢著輕松的氣氛。
在開展“家長夜?!被顒又校埩昕h通過吸納縣內優秀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法律工作者、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等組成骨干師資庫,組建“1+N”“本土化+專業化”講師團,統籌縣級有關單位資源,圍繞自身職能職責,建立課件庫20余個。“1”為核心專業力量,為鄉鎮提供課程資源和師資支持;“N”為本土補充力量,邀請鄉村干部、教子有方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代表、退休教師、返鄉大學生等擔任“家長輔導員”或分享嘉賓。構建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確保授課既能講透理論,又能用“鄉音土語”打動人心。
急救課+心理輔導:夜校變身“鄉村會客廳”
“現在進入提問環節。哪位家長或小朋友能說出溺水急救的方法?”海頭村“家長夜?!闭n堂上,勐糯衛生院醫生通過互動問答的方式強化急救安全知識,在演示溺水急救環節,家長孩子們搶著上臺練習。
在龍新鄉黃草壩社區,以“走進青春世界,搭建親子心橋”為主題的“家長夜?!币堰B續開辦三期,社區依托中心資源,邀請縣內專業心理輔導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進行專業授課。在龍陵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學生志愿者在社工的帶領下教授托管班課程。這場“情傾故鄉 點亮未來”保山市第三屆在校大學生假期志愿服務周活動(龍陵縣專場),正以“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形式拉開序幕。此外,上海閔行區的資源也被引入,為留守兒童家庭打造“陪你成長”系列課。家長李惠仙感嘆:“參加了‘家長夜校’學習后,才發現家庭教育是門大學問。以前沒有條件學習,‘家長夜校’的開辦真的是讓我受益良多?!?/p>
據統計,4月以來,該縣已累計舉辦282期鄉村“家長夜?!毙聲r代文明實踐活動,覆蓋全縣10個鄉鎮121個村(社區),直接培訓家長1.8萬余人次。家長們普遍反映,通過學習,教育觀念得到更新,學會了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大學生志愿者來托管孩子,消防員教安全知識,司法所干部解讀新政策?!比缃裨邶埩?,夜校早已超越教育功能:從露天電影到親子心理課,從“怎么管孩子”到“如何懂孩子”,這些點亮山鄉夜晚的課堂,正悄然改變著龍陵的教育生態。當家長們學會用擁抱代替責罵,用傾聽代替命令,文明的種子已隨著夜校的燈光,播撒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余龍貞 攝影報道
一審 資漁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曹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