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索溪峪,陪我游山的老萬說:“有一個姓吳的老人,通猴語,會唱猴歌。他一唱猴歌,能把山里的野猴子引下來。”我們去找他。他住在一個山窩窩里,有幾間房子,我們去的時候,他沒有在。那幾間房子對面的平地上有一個很大的鐵條籠子,籠子里外都是猴子。有三個青年工人正跟猴子玩,給它們吃葵花子。猴子一點不怕人,它們拉人的胳臂,爬上人的肩膀,三四個猴子一同擠在人的懷里……這三個青年工人和猴子拍了好多張照片。人很高興,猴子也很高興。
只有一只猴子,獨自蹲在一邊,神情很陰郁,像一個哲學家。
吳老人回來了。老萬問他是不是會唱猴歌,他不置可否,只含糊地說:“猴歌哇?……”他倒是蹲在鐵籠前面和我們閑聊了半天。他說他五代都在山里抓猴子,對猴子是很熟悉的。
他說,猴有猴群。大猴群有一百多只,小的也有二三十只。猴群有王。猴王是打出來的。誰都打它不贏,它就是猴王。猴王一來,所有的猴子都讓出一條路來,讓猴王走。有大王,還有二王、三王——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猴王老了,打不贏別的公猴,就退休。猴子是“群婚制”,名義上,猴群里的母猴子都是猴王的老婆——它的姬妾;但是猴王有一個大老婆——正宮娘娘,猴后。別的母猴子“亂搞男女關系”,只要不當著猴王的面,猴王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老婆可不行!
老吳說,這個猴群的一只母猴子,原是猴王的大老婆,就是因為和別的公猴子亂搞,被猴王趕出去的。這個猴皇后跑到山里住了一年半,和另一個猴群的二王結了婚,生了一個小猴子。后來,這個猴群的大王死了,母猴回來看了看,就把那位二王引了來,當了這個猴群的大王——招婿上門。
我們向籠子里看了看,問:“是不是這一只是猴王?”老吳說:“是的。”猴王是一眼就看得出來的:它比別的猴子要魁梧壯實得多,毛也長,有光澤,顏色金黃。猴王的面相也有點特別。猴子一般都是尖下頦,它的下頦卻是方的。雙目炯炯,很威嚴,確實有點王者氣象。
老吳說:“猴話”有五十幾種——能發出五十幾種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表達不同的意思。當然,嚴格地講,這不能叫作“話”,因為還不能構成句子。但是五十幾種意思,也夠豐富的了。
老吳在跟我們談話時,猴王四腳著地站在籠邊聽著,接連發出吭吭的聲音。我問老吳:“它說什么?”老吳說:“它講我們在講它。”猴王又吭吭了兩聲,表示正是這個意思。
我問猴王管什么事。“兩個猴子吵架,它要管咧。它一吼,吵架的猴子就不作聲了。”“猴王是不是要照顧家屬的生活?”——“那不,各人自己生活。它兒子吃的東西,它也要搶!”
我們問猴子能活多久,老吳說跟人差不多。猴王有三十多歲了。那一只——就是像一個哲學家的,是個母猴子,已經六十多歲。因為老了,別的猴子欺負它,它搶不到吃的,所以很瘦,毛也脫了很多。
那三個青年工人走了。猴王、猴后并肩蹲在高處,吭吭地高叫。我問老吳:“這是什么意思?”——“它講:‘你們走啦?’”青年工人走了一段路,猴王、猴后又吭吭了兩聲。老吳說:“它說:‘慢慢走!’”
老萬和我有點不大相信。不料,我們走的時候,猴王、猴后同樣并肩恭送。“吭吭吭吭”——“你們走啦?”——“吭吭……”——“慢慢走!”咦!
老吳名吳愈財,歲數并不大,五十多歲吧。他只有一只胳臂。那一只胳臂因為在山里打獵,獵槍走火傷了。
我們建議他把“猴語”錄下音來,由他加以解釋。他說管理處的小張已經錄了一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