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年,再次見到通遼市科左后旗林業工作站站長朝克吐,他的雙鬢新添了不少白發。他摘下草帽扇了扇風,露出曬得黝黑的臉龐。“眼前這棵樹是我9年前親手栽下的,你看,現在都長這么高了。”還有兩年就要退休,這位“老林草人”摩挲著粗糙的樹皮,目光久久停留在蔥郁的林子上。
朝克吐腳下的土地,是通遼市科左后旗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努古斯臺項目區。通遼市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積占科爾沁沙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努古斯臺項目區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曾是全國土地沙化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為了讓農牧民免受風沙之苦,通遼市依托“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扎實開展綜合治理,規劃建設了科左后旗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綜合治理工程,集中治理區面積200萬畝。其中,努古斯臺項目區50萬畝,阿古拉項目區75萬畝,茂道吐項目區75萬畝。
“我們這里沙粒粗,沙子粘聚力差,要種樹沒那么容易。”朝克吐介紹,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他和團隊一遍遍挑選樹種、改良種植方式,最終摸索出“深栽淺埋”種植法,挖深坑,分次填土,精準澆水,將傳統的“三埋、二踩、一提苗”技術變更為“深坑、二埋、一水、一踩”。運用此方法能夠節省水資源、縮短緩苗期。方法試驗成功后,科左后旗在“三北”工程中大規模推廣該項技術,苗木成活率由過去的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節省水資源超過50%。此外,朝克吐還帶領團隊摸索出“帶、網、片”相結合的9種造林模式,在沙地上構建起一道道綠色防線,生態治理成果顯著。
努古斯臺項目區的成功實踐,為大家增添了寶貴經驗和堅定信心。“村里的老百姓看到努古斯臺項目區的建設成果,深受鼓舞,大家現在參與防沙治沙、生態建設的意愿非常強烈。從前是‘沙攆著人跑’,現在是‘人追著沙種樹’。”科左后旗朝魯吐鎮沙日塔拉嘎查黨支部書記額爾敦倉說。
2025年,科左后旗蒙遼界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項目建設任務為14.6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98萬畝、人工種草6.01萬畝、封山育林3.66萬畝,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任務。
“林子扎根生長,我們的陣地就向前推進。”微風中,朝克吐語氣堅定。(記者 李超然 王磊 馬駿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