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市民韓先生路過金普新區十里崗公園附近時,意外發現一只右前腿受傷的白狐。事后,這只白狐已經由警方送往動物救助站。對此,動保專家表示,在大連街頭被發現的狐貍多為“被放生”的養殖狐貍,缺乏野外生存經驗。
揪心
受傷白狐現身公園
7月20日下午3點左右,市民韓先生經過金普新區十里崗公園附近時,一道白色身影突然從道邊的灌木叢中躥了出來,韓先生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體型不大的白色狐貍。“它看到人好像嚇了一跳,頓了一下又跑回灌木叢中,我注意到它行動時有些不便,在右前腿位置好像有一處傷口。”韓先生說。
因為有事要忙,韓先生無法長時間在原地等待,他只好聯系警方說明情況。“小家伙看上去狼狽又可憐,不知道經歷了什么,希望能夠得到救治,早日恢復健康。”事后,有民警聯系韓先生,表示已經將受傷白狐找到,送往動物救護站救治。
疑問
大連街頭的狐貍從哪兒來的?
記者梳理半島晨報往年報道時發現,近年來,狐貍頻頻現身大連街頭,在西崗區金沙灘、沙河口區星海灣、金普新區大黑山、高新區火炬路等地附近,均有人看到狐貍的身影,而且大多是白色的狐貍。
這些大連街頭的狐貍從哪兒來的?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谷國強表示,大連本土的狐貍品種只有赤狐和沙狐,而以往市民發現的那些白色狐貍大多是“北極狐”的雜交種,這是一種從國外引進專門用于飼養宰殺取其皮毛的品種。
根據韓先生提供的照片,谷國強初步辨認這應該不是野生狐貍,而是一只“北極狐”雜交種養殖狐。“照片比較模糊,具體受傷原因無法分辨。”谷國強說。
建議
養殖狐在野外環境難以生存,市民勿要“放生”
那么,這些本該在養殖場內的養殖狐,是如何頻頻出現在大連街頭的呢?據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近些年隨著皮草熱度的降溫,狐貍皮的價格也隨之下跌,這導致很多狐貍養殖場的生意難做,在此情況下逐漸催生出另類的“放生”生意。“會有人專門從養殖場批量低價收購活體狐貍,再單獨以高價販賣給市民做寵物或用于放生。”知情人士說。
對此,谷國強表示,來源于養殖場的養殖狐既不適合做寵物,也不適合“放生”。首先,雖然這些白色狐貍外觀上看起來比較可愛,但是體味較大,且爪子和牙齒都很鋒利,即便是養殖的狐貍也存在攻擊性,因此并不適合居家飼養。其次,養殖動物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放生后難以生存,還可能傷害到其他小動物,破壞生態環境。“建議市民在野外遇到狐貍時,不要貿然靠近接觸。遇到售賣養殖狐貍的情況時,也要理性對待,不要‘為愛放生’,這樣反而可能加速養殖狐貍的死亡。”谷國強說。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畢崇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