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滲透事件暴露隱患
伊朗作為中東重要國家,一直在維護主權和地區穩定上發揮作用,但近年來遭受的多次精準打擊,暴露出情報體系的薄弱環節。2020年1月,美國通過無人機行動擊斃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當時他在伊拉克訪問,行動基于準確的情報來源,包括機場內部協作和手機追蹤數據。
類似情況在2024年4月重現,以色列空軍襲擊伊朗駐敘利亞領事館建筑,造成多名軍官喪生,其中包括革命衛隊指揮官,襲擊前對手顯然掌握了他們的位置和行程安排。
2024年7月,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哈尼亞在伊朗首都訪問期間遇襲身亡,伊朗指責以色列策劃,調查顯示可能涉及本地情報網絡的配合,因為襲擊發生在高度警戒的場所。伊朗2024年4月對以色列發起的大規模導彈和無人機行動,本意是回應領事館事件,但結果顯示多數彈藥被攔截,僅造成有限破壞,以色列提前做好防御準備,說明伊朗的行動計劃很可能提前外泄。
這些事件連在一起看,不是單純的軍事對抗問題,而是內部安全機制出了紕漏,讓對手有機可乘。伊朗政府多次強調,需要加強反間諜工作,避免類似悲劇反復發生。從這些事實中可以看出,外部力量如美國和以色列,通過長期布局,已在伊朗周邊和內部建立情報渠道,這對任何國家都是警醒。
俄羅斯內部泄密頻頻發生
俄羅斯作為我們的戰略伙伴,在維護歐亞穩定上肩負重任,但俄烏沖突以來,境內多次發生針對性襲擊,2022年10月,克里米亞大橋遭遇爆炸襲擊,造成交通中斷,俄羅斯調查顯示涉及烏克蘭情報機構的策劃,可能有本地協助提供橋體結構信息。2023年7月,該橋再次被水面無人機擊中,橋面部分損毀,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事后逮捕多名嫌疑人,懷疑他們向外部傳遞坐標數據。
進入2024年,烏克蘭部隊在庫爾斯克地區發起跨境行動,推進數百公里,俄羅斯國防部承認情報預警失誤,導致邊境防御出現缺口。2024年3月,莫斯科郊區音樂廳遭遇恐怖襲擊,雖然伊斯蘭國組織聲稱負責,但俄羅斯官方指出,可能有外部勢力利用內部不滿分子進行滲透。
2025年6月,克里米亞大橋第三次遭水下爆炸襲擊,烏克蘭安全局公開承認使用超過一千公斤炸藥,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橋體無重大損傷,俄羅斯軍方基地也多次成為目標,2024年下半年,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多個機場和倉庫,摧毀部分戰略轟炸機,俄羅斯媒體報道,這些行動依賴于精確的情報支持,包括飛機掛載導彈的實時信息。
普京在2022年3月的一次講話中,明確提到要警惕“第五縱隊”和國家叛徒,這些人可能出于利益或意識形態原因,向外部勢力出賣情報。俄羅斯內部存在不同派系,有的傾向西方,有的希望快速結束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滲透提供了土壤。
俄羅斯認為,烏克蘭的行動離不開英法等國的情報援助,但前提是俄羅斯內部有配合,否則難以實現如此精準的打擊。從這些事件看,俄羅斯的情報劣勢逐漸顯現,烏克蘭掌握俄軍動向,而俄羅斯對對手計劃往往一無所知。
普京警醒清除內鬼必要
早在2022年,普京就公開表示,俄羅斯必須清除那些出賣國家的叛徒,他們像第五縱隊一樣破壞國家穩定。2024年庫爾斯克事件后,普京對軍方和安全局表達不滿,認為情報失誤讓國家蒙羞,這促使俄羅斯加強內部審查。
普京多次強調,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俄羅斯內部泄密者來源多樣,有的唯利是圖,被金錢收買;有的親西方傾向,偷偷聯絡外部勢力;還有的希望快速結束軍事行動,認為決策有誤,從而泄露情報。普京政府已采取措施,重組安全機構,增加反間諜資源,逮捕多名嫌疑人,如果不清除這些隱患,俄羅斯可能像伊朗那樣,屢遭精準打擊,導致戰略被動。
未來,俄羅斯需繼續深化改革,提升情報能力,同時加強與友好國家的合作,如中國和朝鮮,我們三國關系一向緊密,在安全領域互信互助,能共同應對外部挑戰。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維護世界公平正義,對俄羅斯的努力表示理解和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