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最大輸家已經出現,不是俄羅斯也不是美國?默克爾早已給出預測:只有一種可能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俄烏局勢又有新動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計劃舉行新一輪談判,而俄羅斯方面也有著相應回應。這場持續已久的沖突,局勢走向一直備受全球關注。而關于誰是這場沖突的最大輸家,其實早有論斷,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就曾給出預測。
默克爾在其政治生涯中,對俄羅斯和烏克蘭事務極為熟悉。從2005年至2021年擔任德國總理期間,她頻繁與普京打交道,還推動了北溪管道項目,致力于在西方和俄羅斯間尋求平衡。退休后的她,在回憶錄以及多次采訪中反復提及,俄烏沖突最終只會有一種結局,那就是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
2024年,她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這場沖突不會有軍事贏家,雙方都得坐下來談。這并非唱高調,而是基于現實情況。戰爭持續了三年多,俄烏雙方都付出了巨大代價。烏克蘭依靠西方援助勉強支撐,俄羅斯經濟也因制裁受到沖擊,盧布出現波動,出口受限。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資料圖)
在默克爾看來,俄羅斯已邁出關鍵一步。自2024年下半年起,俄羅斯外交表態開始軟化。以往堅決強調的“去納粹化”和對某些地區的控制權,在國際場合提及變少,轉而表示“愿意考慮任何合理的提議” 。例如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俄羅斯代表不再執著于領土完整不可談判,而是探討“安全保障框架”。軍事上,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北部的推進放緩,從進攻轉向鞏固現有控制區,減少了對民用目標的轟炸頻率 。外交上,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不反對第三方調解,只要不偏向烏克蘭;普京也提到,若西方停止供應武器,談判大門敞開。
默克爾指出,俄羅斯這些變化是因為意識到繼續戰爭將兩敗俱傷。制裁致使俄羅斯石油出口受阻,2024年GDP增長預期下調至1.8%,征兵難度增加,不少有技能的人才外流。西方情報也顯示,俄羅斯在邊境的部隊輪換加重了后勤負擔,難以再維持高強度作戰。所以,俄羅斯從“必須贏”轉變為“可以談” 。
早在2022年3月,俄烏沖突爆發僅一個月,默克爾就在私人會議上警告,這場沖突對歐洲或許并非好事,歐洲可能成為最大輸家 。當時很多人覺得她過于悲觀,可如今,現實卻殘酷地驗證了她的預言。
歐盟(資料圖)
先看經濟層面,德國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俄烏沖突至今,德國付出的經濟成本超2000億歐元,主要源于能源價格上漲和產業鏈重構 。整個歐盟經濟也深受打擊,2024年歐盟經濟增長僅0.4%,與美國的2.8%、中國的5.2%形成鮮明對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歐元區2025年增長預期下調至0.8% 。
能源方面,俄烏沖突前,歐洲近40%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價格低廉且供應穩定。沖突爆發后,“北溪”管道被炸,歐盟對俄制裁開啟,能源供應鏈斷裂 。以德國為例,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其工業用氣占整體天然氣用量的59% 。能源危機不僅使成本上升,更給整個產業鏈帶來系統性風險。歐洲企業為降低成本,紛紛外遷,歐洲既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又流失了自身企業 。
歐洲還掉進了美國精心設計的“戰略陷阱”。北約東擴加速,芬蘭等國加入,看似增強了歐洲安全保障,實則讓歐洲更依賴美國軍事保護,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
反觀美國,在這場沖突中賺得盆滿缽滿。通過向歐洲銷售高價液化天然氣,美國能源公司利潤大幅增長 。美國還是歐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以遠高于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價格出售 。同時,俄烏沖突擴大了美國國防工業在歐洲軍工市場的份額,據保守估計,美國直接經濟收益超5000億美元 。
俄羅斯雖受制裁,但實施“向東轉”戰略,成功將能源出口重心轉向亞洲。2025年,俄羅斯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預計增加70億立方米,創下在亞洲方向的新紀錄 。并且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小麥、化肥等資源方面具有優勢,這些都是各國剛需,西方制裁難以真正遏制俄羅斯 。
再看烏克蘭,作為沖突主要發生地,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經濟下滑,大量人口逃離,部隊傷亡慘重,還高度依賴西方援助。西方承諾的F-16戰機到2024年底才陸續到位 。而且烏克蘭國內征兵導致人口數量下降,未來可能出現年輕勞動力斷檔 。
能源管道(資料圖)
俄烏沖突的影響早已超出俄烏兩國和歐洲范圍,波及全球。能源價格波動讓發展中國家面臨困境,糧食出口中斷加劇了非洲和中東的饑餓問題 。所以默克爾強調,俄烏談判不僅關乎兩國,更是國際穩定的關鍵。
從目前情況看,2025年5月,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布爾會談中達成局部停火,并交換了數百名俘虜 。這雖不是全面談判,但也是一個積極突破。
這場沖突給世界帶來諸多啟示。對于歐洲而言,過度依賴單一能源供應商,在地緣政治選擇上失去平衡,讓意識形態影響國家利益決策,最終付出了慘痛代價 。對其他國家來說,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和戰略自主至關重要,在大國博弈中,必須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保持戰略清醒 。
默克爾的預測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歐洲已然成為俄烏沖突的最大輸家。未來,俄烏沖突能否通過談判走向和平,歐洲又該如何走出困境,這些問題不僅考驗著俄烏雙方和歐洲,也牽動著整個世界的目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