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941年深秋,大半國土已落入日軍之手,但陜西這塊西北要地,始終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這其中有什么原因?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陜北的抗日根據地是全國敵后抗戰的指揮中樞,西安則是西北交通樞紐。
隴海鐵路終點,向南可通四川,向西能抵甘肅,是連接大后方與前線的關鍵節點,陜西若破,中國西北防線就會崩潰。
日軍打算拿下西安進而圍攻延安,這在東京大本營看來可行性極高,畢竟當時日軍正處于攻勢巔峰,拿下山西后陜西似乎已是囊中之物。
可他們的地圖忽略了一個關鍵,山西與陜西之間不僅隔著黃河,還有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
日軍司令寺內壽一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曾經強調,陜西就是中國的脊背,打斷它,中國就站不起來了。
為達成這一目的,日軍集結精銳部隊,配備了大量重炮與渡河器材,計劃于1938年夏季發起攻勢。
而黃河晉陜段的河道,成了阻擋他們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從壺口到風陵渡,黃河水流湍急,兩岸多是垂直的黃土崖壁,能供大部隊渡河的渡口寥寥無幾。
潼關城地勢險要,中國軍隊早在戰前就炸毀了渡口的船只,在岸邊布設了鐵絲網和地雷,士兵躲在里面能清晰觀察河面動靜。
第一次強渡時,日軍動用二十艘沖鋒舟,沒想到剛到河中央就遭到對岸機槍和迫擊炮的打擊,沖鋒舟被擊沉過半,剩下的只能狼狽退回東岸。
陜北黃土高原溝壑密布,塬、梁、峁犬牙交錯,別說坦克裝甲車難以通行,就連騾馬運輸都舉步維艱。
日軍曾試圖從山西呂梁山區繞道,穿過壺口以北的山地進攻陜北,結果在崎嶇山路上跋涉三天,竟沒走出二十公里。
士兵們背著沉重的裝備,在沒膝的黃土里跋涉,渴了只能喝渾濁的雨水,不少人患上了痢疾。
更要命的是八路軍游擊隊在山坳里頻繁伏擊,一路上冷槍不斷,日軍一個聯隊走完全程減員近三成。
日軍若想從河南西進,必須突破潼關后穿過狹長的函谷關古道。
這條通道最窄處僅能容一輛卡車通過,中國軍隊在這里部署了重兵,日軍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展開。
地面進攻屢屢受挫后,日軍改而對陜西展開大規模空襲,自1938年起,日軍戰機對陜西各地的轟炸達近600次,其中西安遭炸最為頻繁。
延安雖地處偏遠,也沒能躲過轟炸。
但延安軍民很快摸索出應對之道,他們在山坳里挖掘了大量防空洞,這些防空洞相互連通,既能藏身又能辦。
空襲警報一響,老百姓抱著孩子往山溝里跑,干部們則帶著文件和電臺轉移到地下指揮所。
讓日軍費解的是,無論怎么炸,陜西都沒有被壓制,延安的兵工廠在山洞里堅持生產,西安的鐵路工人冒著轟炸搶修鐵軌,
陜北的農民白天躲空襲,晚上搶種搶收,糧食產量沒因轟炸大幅下降,這種韌性是日軍情報部門沒預料到的。
潼關是陜西的東大門,守住潼關就守住了陜西的半壁江山,古人稱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國軍隊在這里構筑了多層次防御體系,前沿陣地設在黃河東岸的風陵渡,主陣地沿潼關城墻展開,后方還有秦嶺山坳里的預備陣地。
除了正面防御,中國軍隊還在黃河西岸布設了大量地雷,在河道里投放水雷,日軍每次強渡,都要先排雷,進度被大大拖延。
有一次日軍偽裝成漁民,趁夜偷渡,剛到河中央就被岸邊的哨兵發現,照明彈升空后河面亮如白晝,機槍和迫擊炮齊發,十幾艘木船瞬間被擊沉。
潼關保衛戰中,八路軍晉南游擊隊頻繁襲擊日軍后方補給線,炸毀運輸車輛,讓前線日軍缺糧少彈。
潼關附近的農民自發組織擔架隊,這種軍民協同的防御,讓日軍始終無法突破潼關防線。
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愿屈服。
在陜北,老百姓把八路軍當成親人,為部隊送糧、送信、站崗放哨,關中地區的百姓同樣積極投身抗戰,
西安周邊的農民組織了自衛隊,拿著土槍、長矛巡邏,一旦發現日軍偵察機,就敲響銅鑼報警。
這般全民抗戰的態勢讓陜西化作了一座摧不垮的堡壘,
陜西百姓對日軍敵意極深,即便日軍占據了城市,也難以掌控鄉村,要維系統治就得投入大量兵力,最終得不償失。
有些土地并非單靠槍炮就能攻克,陜西黃土高原的每道溝壑里藏著不屈的抵抗。
日軍鐵蹄踏遍大半個中國,卻始終沒能越過陜西的邊界——這并非歷史的偶然,而是地形、民心與智慧交織成的必然結果。
參考資料:
《陜西省志?抗戰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八路軍抗戰史料》,解放軍出版社,2015 年
陜西省檔案館藏:《日軍空襲陜西檔案》(1938-1945)
〔日〕《華北方面軍作戰記錄》,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1964 年
《潼關保衛戰紀實》,渭南地區地方志辦公室編,1987 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