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眾認為中國的反艦體系主要依靠東風導彈,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海軍開始邁入深海,于是又有人提出,一旦中美發生海上沖突,現在美國最害怕的其實是解放軍的“感知力”。
東風-26導彈
所謂“感知力”,說直白一點就是偵察能力。
不管是傳統的戰爭還是現代化作戰,情報都是戰場上最能左右戰場局勢的因素之一。
一方能先對方一步獲取到對方的詳細情況,那么自然就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先機。
情報能左右戰場勝負
隨著中美兩國的“軍事競爭”邁入深水區,現在的美國逐漸發現,中國在“感知力”上也逐漸追上,甚至是超過了美國。
中國衛星偵察能力
現在海戰中對敵方軍艦進行偵察,主要依靠衛星、偵察機和預警機這三類裝備。
其中在衛星領域,中國和美國當前處于同一水平線。
衛星偵察體系概念圖
美國在上世紀的海灣戰爭中,就表現出了強大的衛星偵查能力。后續在俄烏沖突中,美國大量的民間衛星企業為烏克蘭出售衛星服務,讓烏克蘭在戰場上獲得了明顯的情報優勢。
中國方面,在上世紀時衛星偵察體系的建設自然遠不如美國,但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現在的中國也建成了相對先進的衛星偵察體系。
這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吉林一號”衛星。
吉林一號
“吉林一號”是一套光學遙感衛星群組,截止至2025年7月,這套衛星群組已經有117顆衛星在軌。并且我國正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達成該衛星系統有300顆衛星在軌。
作為一套光學衛星,“吉林一號”可以使用“拍照片”的方式來進行偵查活動。
而這套衛星群組的偵察能力也是非常強悍,甚至還曾爆出其拍攝到了飛行狀態中的戰斗機。
吉林一號拍攝到美國飛行狀態中的戰機
以“吉林一號”表現出的偵察能力,它在海戰中能很容易的發現美國的軍艦,為我國帶來情報優勢。
除開“吉林一號”這種光學衛星,我國還在大力發展“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所謂“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簡單來說就是搭載了雷達的衛星。這種衛星通過接收地面反射回來的電磁波從而進行成像。
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概念圖
相較于傳統的光學衛星,這種衛星的主要優勢是受氣象條件影響小。
像我們上邊提到“吉林一號”通過“拍照片”的方式來偵察海面,那如果海面上氣象條件差,有很厚的云層遮蔽了海面會如何呢?
毫無疑問,這種情況下光學衛星無法很好的進行偵察活動。但是“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作為靠接受地面反射回來的電磁波進行成像的雷達,地球大氣層中云層對其工作的影響很小。
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拍攝的美國五角大樓
所以通過“吉林一號”這樣的光學衛星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互相配合,我國的衛星系統能保證我國在海戰中獲得足夠的情報優勢。
中國的偵察機發展
在偵察機方面,以前我國主要依賴于殲偵-8F對海面進行偵查。
殲偵-8F
但是殲偵-8F也有較大的劣勢,那就是其只能從陸地上起飛,這導致了其偵察范圍僅限于沿海地區。
隨著中國海軍朝著遠洋海軍發展,開始邁向深海,殲偵-8F的這一劣勢就被無限放大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必須服役能在軍艦上起飛的艦載偵察機。
目前來看,最有可能解決解放軍這一需求的裝備,是我國的無偵-8。
無偵-8
無偵-8是一款速度和飛行高度都非常顯著的無人偵察機,可以快速對一片海域進行偵察。
當前無偵-8主要有從陸地上起飛,以及由轟-6進行掛載和投放兩種模式。
但是隨著我國福建艦和076型起兩棲攻擊艦這種具備電磁彈射系統的軍艦服役,無偵-8可能將成為“艦載無人機”,能通過軍艦上的電磁彈射器彈射出去。
福建艦和076具備電磁彈射能力
當然,就算無偵-8無法上艦,我國也有極大可能服役類似的裝備。
畢竟電磁彈射系統相較于傳統的蒸汽彈射器,一大優勢就是其彈射力度可控,可以彈射中小型的無人機,這為我國中小型無人機的上艦提供了條件。
蒸汽彈射
中國的預警機
最后是預警機。預警機的情況和殲偵-8類似,依賴于地面的機場。
此前我國不管是空警-2000還是空警-500,都需要從地面機場起飛,這限制了我國預警機的活動范圍。
空警-500預警機
如果海戰戰場距離我國本土較遠,那么我國空警-2000、空警-500等預警機就很難為我國海軍提供情報支持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就必須服役“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在我國福建艦誕生之前,全世界只有美國和法國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不過隨著福建艦服役,我國的這一劣勢也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當前我國為福建艦準備了空警-600型預警機,該款預警機對標的是我國空軍的空警-500,性能指標顯著高于美國的E-2C型預警機,和美國E-2D型預警機處于同一水平線。
空警-600預警機概念圖
同時空警-600不單單是一款“偵察機”,它還是一個指揮中樞和一套信息節點。
我國艦載戰斗機在有預警機的配合時,可以在預警機的指揮下實現體系化作戰,這將極大的提升我國艦載戰斗機的空戰效率。
再加上我國還為福建艦準備了殲-35這種艦載五代機,那么等福建艦服役,我國艦載機體系就將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
殲-35戰斗機
所以對當前的美國來說,中國已經不是那個需要東風-26這種“陸基反艦導彈”來對付美國海軍的國家了,中國海軍也有了強悍的反艦能力。
隨著中國海軍不斷發展,邁入深海,美國艦隊遠離中國本土也不再安全了。
信息來源:
【1】中國日報網·《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為何被稱為太空中的“電眼”》
【2】澎湃新聞·《中國遙感衛星太空鎖定F-22!原來技術有了新進展》
【3】環球網·《烏媒爆:美商業衛星公司Maxar限制烏克蘭對其衛星圖像訪問權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