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給心腹部門進一步放權,新的“克格勃”已經出現?
克里姆林宮發布的最新法案顯示,從現在開始,所有從他國港口出發的船只,在駛入俄羅斯港口的時候,需要接受港口管理部門和聯邦安全局的雙重管理,只有二者都點頭同意,才能順利入港,且聯邦安全局有權確定哪些港口官員可以參與到相關協調行動中。
【俄羅斯總統普京再次簽署命令,俄聯邦安全局權力擴大】
普京現在給聯邦安全局放權,讓該部門參與到港口運營之中,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首先,普京簽署新法案,是在特朗普向俄羅斯發出威脅,俄烏兩國新一輪的談判舉行之前,由于俄烏雙方在和談條件問題上各執一詞,和談底線差距較大,雙方現在很難單靠磋商,談出來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停火協議。
這就決定了,雙方都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使出一些盤外招,來增加自己在談判中的籌碼,向本國民眾展示政府的能力,并向對手施壓。
【普京要求聯邦安全局參與港口出入管理事務】
尤其是目前在戰場上處于下風的烏克蘭,很有可能會參考5月底6月初的那場“蛛網”行動,再次對俄羅斯境內的目標發起大規模襲擊。
但在經過上次的事件后,俄方已經有所準備,烏克蘭情報部門很難復刻之前的一幕,在俄境內安排無人機襲擊,只能另尋他法。
而打擊俄羅斯的海運系統,造成俄羅斯油氣資源的出口減少,恰恰是烏克蘭可能的選擇,至于具體行動方式,利用外國船只進入港口制造爆炸,在港口重要水道將船只自沉等,都是烏方的可選項。
因此,普京現在將安全局引入到港口的船只出入管理事務中,就是要方便安全局進行危險評估等工作,將自家港口出事的可能性降下來。
這已經不是俄烏沖突爆發后,普京第一次為確保國內安全,給聯邦安全局等部門加擔子了。
【聯邦安全局現在不僅承擔著反間諜、反恐等原有任務】
早在烏方開始嘗試襲擊刻赤大橋后,普京就授權聯邦安全局,組織和協調保護刻赤海峽交通走廊。
普京的授權給了聯邦安全局更大的權力,可以去插手原本地方行政與執法部門負責的事務,也帶來了兩個問題。
首先,烏克蘭成功發起“蛛網”行動、多名俄軍高層在莫斯科遭遇暗殺等實際情況,都證明了,由昔日克格勃對內安全部門演變而來的聯邦安全局,早已不復當年,在應對戰爭條件下內部復雜情況時,有些力不從心。
普京再持續給聯邦安全局身上加擔子,有可能適得其反,進一步分散了聯邦安全局的精力,使得該部門人手更加緊張,反而有可能降低該部門整體的運作效率。
其次,在蘇聯后期,克格勃的實力不斷壯大,對當時蘇聯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乃至國際局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對于克格勃在蘇聯的影響力,普京應該是心知肚明】
而隨著普京為了在戰爭期間,維護內部的穩定,不斷給聯邦安全局加權,這個部門對于俄羅斯國內政治、經濟發展等事務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大。
如果普京沒能在未來俄烏沖突結束后,及時削弱聯邦安全局,很有可能會對俄羅斯的長遠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這一點其實不只是體現在安全部門上,俄烏沖突的持續同樣讓俄羅斯軍方與軍工部門的力量發展壯大,尤其是在越來越多地參戰官兵,通過政府的“英雄時代”等人才培養項目,進入俄羅斯各級政府或議會后,俄軍方勢力在國內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誠然,普京本人也屬于以軍方、情報部門、安全部門人士組成的希拉維克集團,且一直在利用這一政治利益團體來鞏固自身的執政地位。
但在希拉維克集團之外,普京也有效利用了其恩師索布恰克謝幕后,聚集到他身邊的“圣彼得堡幫”,以及包括卡德羅夫家族在內的一些地方勢力的力量,各方政治勢力之間一直保持著一種平衡。
【普京需要提前想一下,如何在戰后利刃歸鞘】
可隨著聯邦安全局、軍方的勢力在俄烏沖突中發展壯大,這種平衡有可能被打破。
這樣來看,此次普京準許聯邦安全局將觸角伸向港口管理,或能如普京所期望的那樣,在短期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但長遠觀之,若沖突結束后權力膨脹之勢未能及時逆轉,安全部門利益與國家發展目標或將錯位,歷史上克格勃等部門尾大不掉的陰影恐將重現。
在俄烏沖突結束之后,普京如何及時收束權柄、限制整個希拉維克集團的力量,重塑國內政治力量之間的脆弱平衡,不僅關乎其權力根基的穩固,更將決定俄羅斯能否掙脫一個由自身安全機器鑄就的枷鎖,輕裝邁向真正的振興之路。
俄羅斯軍隊、聯邦安全局等為御外敵而磨礪的“雙刃劍”,終需在和平降臨時適時歸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