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江西鷹潭龍虎山腳下,瀘溪河畔藏著一個神奇的“無蚊村”。村子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最奇特的是據說沒有蚊子。這在大夏天聽起來簡直像童話。趁著周末,我決定驅車從南昌出發,親自去探個究竟。120公里的路程不算遠,下了高速,沿著風景如畫的山路盤旋,很快就看到了指向“無蚊村”的路牌。
村子入口并不張揚,停好車,步行進入。首先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綠意和清涼。村子確實依偎在龍虎山的懷抱里,清澈的瀘溪河就在村邊潺潺流過,水聲悅耳。白墻黑瓦的典型贛派老屋錯落有致,石板小路蜿蜒其中,很有古樸的味道。但最讓我心里犯嘀咕的是:這青山綠水的,水邊、樹蔭下,不正是蚊子最愛的“老巢”嗎?
帶著滿腹疑問,我開始在村里溜達。時值盛夏午后,陽光挺曬,但走在樹蔭下和溪水邊,確實感覺異常清爽。我特意留意了那些最容易滋生蚊蟲的角落:屋后的小水洼、溪邊的草叢、茂密的樹蔭下……甚至傍晚時分,在河邊的露天平臺上喝茶,我都做好了“喂蚊子”的心理準備。然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手臂、小腿一直光溜溜地暴露在空氣中,竟然真的沒有被叮咬的感覺!環顧四周,其他游客也都是一臉愜意,沒有看到有人不停揮手驅趕或者撓癢癢的。這“無蚊”的稱號,看來并非浪得虛名。
“無蚊”的秘密在哪里?
好奇心驅使下,我向村里一位開農家樂的大姐打聽。大姐熱情地笑著說:“來我們這兒的人,十個有九個都問這個!”她指著村里隨處可見的高大樹木說:“喏,秘訣主要在這些樹和草上。”
順著她的指引,我仔細觀察。村子里的確遍布著一種樹,樹干粗壯,枝葉茂密,散發著一種特殊的清香氣。大姐告訴我,這就是樟樹,而且是樹齡很老的老樟樹。樟樹本身的氣味就有很強的驅蟲效果,尤其是樟腦味。村里不僅古樟多,房前屋后、路邊溪畔還種著大片大片的艾草和薄荷。大姐順手摘了一片艾葉遞給我,那股濃烈獨特的草藥味立刻鉆入鼻腔,非常提神醒腦。她說,艾草和薄荷也是天然的驅蚊好手。樟樹的清香、艾草的辛香、薄荷的清涼,這三種植物散發的氣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驅蚊屏障”。加上村子通風好,環境干凈,水源是流動的溪水而非死水潭,種種因素疊加,才造就了這片難得的“無蚊凈土”。大姐還開玩笑說:“我們這兒的蚊子,可能聞著味兒就繞道走了!”
解開了“無蚊”之謎,我更能靜下心來感受這個村子的魅力。傍晚時分,坐在瀘溪河畔的農家小院里,吃著當地特色的板栗燒雞、小河魚、新鮮的竹筍和野菜(味道確實不錯,價格也實在),晚風習習,帶著樟樹、艾草和河水的混合氣息,無比舒爽。沒有蚊蟲的騷擾,這份愜意被放大了許多倍。看著夕陽的余暉灑在河面上,染紅了粼粼波光,遠處龍虎山的輪廓在暮色中更顯神秘,感覺整個人都放松了下來。
村里也有一些簡單的旅游設施,比如售賣當地土特產的小店(樟木制品、艾草制品很受歡迎),還有一些介紹村子歷史和“無蚊”傳說的展示板。雖然成了“網紅村”,但整體氛圍還是比較原生態,沒有過度商業化的喧囂,這點挺難得。
離開時已是夜色初上。回望籠罩在薄暮中的“無蚊村”,燈光點點,靜謐安詳。這一趟探訪,最大的收獲不僅是驗證了“無蚊”的神奇(真的沒被咬!),更是在炎炎夏日里找到了一處可以徹底放松、享受清涼與寧靜的山水桃源。它沒有多么驚天動地的景觀,但那份獨特的“無蚊”舒適感,加上古樸的環境和清新的空氣,足以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你也厭倦了夏夜的蚊蟲轟炸,想找個清靜涼爽的地方小憩,龍虎山下的這個“無蚊村”,絕對值得你專程來體驗一下,親身體驗過,才知道這種“免打擾”的舒適有多難得。
【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閱讀,敬請點擊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的原創旅行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