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吃香的職業里,醫生一定是其中一個。可原本熱門的醫學專業今年開始刮起了冷風。
以浙江為例: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錄取位次下降了300多名。臨床醫學(兒科方向),錄取位次下降約900名。溫州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錄取位次下降1700多名。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類專業去年在浙江招生分數線 708 分,最低位次 59 名,而今年投檔分數線下滑至 694 分,位次下滑至 256 名。
如果說浙江的錄取線只是穩中略降還算正常的話,那廣東和江蘇就是暴擊。
中山大學218 醫學類專業組 2025 年最低投檔位次為 8536 名,而 2024 年是 6535 名,2023 年是 5193 名, 2022 年是 4778 名,短短3年從 4778 名跌落至 8536 名,錄取位次幾乎腰斬。
江蘇也不容樂觀,蘇州大學35 專業組臨床類,分數線 617 分,比去年跌了 4 千多位。
要是護理學、藥學等非核心醫學專業降溫,那還情有可原,可臨床醫學專業都下滑這么多,確實令人震驚。臨床醫學可是醫學里的頂梁柱啊。
其實,這背后的原因也不能理解。
5+3是指5年本科+3年碩士規培,8年時間出來還只是碩士,換做其他專業,8年可以貫通本碩博了。
當然,也有大學紛紛推出臨床醫學8年本碩博,但由于學習任務重,延畢學生占比居高不下。以武漢大學為例,2018級延畢率達到40%左右,2019級的延畢率達到了51%,2020級的延畢率竟然高達70%。
這意味著8年拿下臨床醫學博士困難重重。
現在,如果你是臨床醫學專業,沒個博士學位,恐怕連縣級醫院都進不去。
如果想進三甲醫院,就得名牌大學+博士學歷+科研成果+臨床經驗。
鄉鎮醫院和社區醫院吧,又沒人愿意去。所以你會看到醫學博士如果進不了公立大醫院,則選擇私立醫院,至少收入高些。誰不想盡快把學習成本賺回來呢。
隨著“以藥養醫”模式的終結,醫生的收入也隨之滑落?!捌T”收入沒了,就只能熬時間,混資歷。
可工作壓力一點兒沒降,反而增加不少。
一方面,病人對醫生的期待很高,仿佛見者皆神醫,不管啥病都能治好。這就是醫生的職業操守壓力。
另一方面,醫患頻發,醫療事故不斷,部分醫院為了賺錢確實違法違規,給醫療行業帶來了負面風評。導致病人及家屬對醫生的信任度走低。
臨床醫學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非核心醫學專業了。
不過,醫學是一個永不消亡的專業,只要人類還在,醫學就會一直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