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見證了國樂新風尚的一次綻放。二十四伎樂戲劇國風音樂會第三回《三國的三國》首演成功,這場頗具歷史縱深與時代活力的舞臺樂宴,以跨越古今的藝術表達,在音樂、舞美、格調與內涵上均有一定突破,得到現場觀眾的好評。
演出現場
《三國的三國》以“時空信件”的敘事方式為線索,讓處于不同時空的人給諸葛亮寄出信件,打破線性歷史,再以音樂回答“若諸葛亮收到你的信會如何回應”。例如用古箏模擬箭雨、琵琶演繹東風,將謀略“聽覺化”。
演出以《滾滾長江東逝水》拉開三國序幕,用四幕展示諸葛亮從“隆中對”的謀略初現到“五丈原星落”的悲壯終章,以音樂形式濃縮諸葛亮的一生,強化英雄的悲劇性與崇高感。音樂不單是擬人的聲響,也是謀略的推進。從《三顧春秋》和《臥龍吟》的蓄勢待發,到《一時瑜亮》的交織混響,再到借《敕勒歌》對歷史的沉思與回首,起承轉合、先抑后揚,以音樂鋪墊人生的命運跌宕,成為全新重看三國的聲音切角。
演出現場
整場音樂會圍繞三國史事中蘊含的天下理想、忠義擔當、家國情思、智謀博弈等人文精神展開。《隆中對》的樂章展現思辨的深邃,加上點睛之筆的武術、舞蹈的融入,讓整場音樂會顯得豐富、多元、厚重,可看性很強。《出師表》片段彌漫悲壯的深情,五丈原的雪,赤壁的火,800萬封寫給丞相的信——這一幕幕篇章在排山倒海的聲浪中釋放命運的宏大與蒼茫。
本次音樂會還選擇了部分流行歌曲進行改編,例如《冰與火之歌》以磅礴宏大的節奏出現在赤壁之戰的章節里,很好地隱喻了曹操“橫槊賦詩”與野心的共性。在音樂節的結尾彩蛋中,樂團還演出了林俊杰的《曹操》,以搭配本次三國的主題。
演出現場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