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冬,荊州大地寒徹入骨。襄樊城下,威震華夏的關羽敗了,敗得山崩地裂。
麥城的斷壁殘垣間,一代武圣轟然倒下,頭顱被送往曹操案前。
消息傳到成都,劉備的世界瞬間崩塌。他失去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失去了諸葛亮“隆中對”里規劃好的“東出跳板”荊州,更失去了賴以爭衡的精銳水軍。
蜀漢的天空,仿佛一下子塌了半邊。
盛怒之下的劉備一面調集大軍準備東征報仇,一面咬牙切齒地清點那些 “貽誤戰機” 的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上庸郡的守將劉封身上。襄樊之戰期間,關羽曾多次寫信向劉封求援,他為何按兵不動,眼睜睜看著關羽敗亡。
這個劉封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劉備的養子,
建安初年。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屯兵新野。彼時劉備年過四十,戎馬半生,膝下卻無一子嗣。命運的巧合,讓他遇到了長沙郡羅侯寇氏之子——英氣勃發的少年寇封。
劉備一見之下,大為喜愛,當即收為養子,賜名劉封。他拍著劉封的肩膀,眼中是父親般的慈愛與期待:“吾兒,自今日起,汝即吾家千里駒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看好這段父子情緣。關羽撫著長髯,眉頭緊鎖,直言不諱:“兄長既有此子,他日若得親生骨肉,此子剛猛,恐生后患啊!”這話像根刺,深深扎進了少年劉封的心底。
劉封沒有辜負“千里駒”的期許。隨劉備南征北戰,勢力的壯大,劉封也逐漸成長起來,成長為蜀漢一顆耀眼將星。
尤其是跟著諸葛亮入川時,劉封一路“所在戰克”;漢中之戰時,他帶著偏師北上,硬剛曹魏名將徐晃,把曹操氣得罵他“假兒子出戰”(《魏略》載曹操原話:“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
劉備看他這么能打,戰后,劉備論功行賞,封劉封為副軍,讓他鎮守上庸郡——這可是連接益州和荊州的咽喉要地,真正成為蜀漢新生代將領中的翹楚。
這時候的劉封,可以說是春風得意,前途無量,可他也不能忽視一個潛在的威脅。
劉備此時有了親兒子劉禪,劉禪出生后,劉封的 “長子” 身份就變得尷尬起來。本來他還能算是潛在的繼承人,可現在有了親兒子,他這個養子就成了 “外人”。
更要命的是,劉封能力出眾,戰功赫赫,跟平庸的劉禪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這就不能不讓許多人心里犯嘀咕:劉封會不會威脅到劉禪的地位?
這種隱憂雖然沒有明說,但在蜀漢的權力核心層已經蔓延,彷佛印證了當初關羽說的那種局面。
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天,關羽在荊州發動了震動天下的北伐。起初勢如破竹,“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后來孫權背盟,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襲取了荊州大本營南郡。關羽瞬間腹背受敵,從巔峰跌落深淵,絕境之中,關羽將最后的希望投向距離最近的上庸。
一匹快馬帶著染血的求援信沖破重圍,直抵上庸城下:“速發兵!遲則休矣!”
只要上庸兵馬及時南下,或許就能撕開吳軍包圍,自己也能殺出一條生路!
就在關羽接連派人向劉封求援時,上庸的議事廳里,氣氛也凝重如鐵。
劉封盯著那封染血的帛書,二叔關羽那威嚴甚至帶著幾分厭惡的眼神仿佛又在眼前。當年那句“此子剛猛,恐生后患”的斷言,像毒蛇一樣噬咬著他的心。
就在劉封內心掙扎之時,副將孟達開口了。孟達此人因在入蜀之戰中攻殺房陵太守、諸葛亮的姐夫蒯祺,一直擔心遭到報復,內心惴惴不安。此刻他更因劉封這位“空降”上司分走了自己的兵權而心懷怨恨。
“將軍,萬萬不可啊!”孟達的聲音帶著刻意的憂慮,“上庸三郡,申耽、申儀兄弟歸附未久,人心浮動。我軍主力一旦南下,此二賊必反!屆時上庸失守,你我如何向漢中王交代?況關君侯神勇無敵,或可自行突圍……”
這番話,巧妙地點燃了劉封心中對關羽的舊怨,也放大了他對上庸局勢的擔憂。最終,劉封順水推舟,找了個 “上庸未穩” 的借口,拒絕出兵救援。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關羽孤立無援,最終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消息傳來,蜀漢上下一片震驚。孟達知道自己闖了大禍,怕被劉備追責,干脆勸劉封一起投降了曹魏,遭到拒絕后他給成都的劉備送去一封“告罪信”,信中將拒援關羽的責任一股腦全推給了劉封。
當劉封在申耽、申儀兄弟的反叛和曹魏援軍的夾擊下,狼狽地丟失上庸,逃回成都時,他心中尚存一絲僥幸。父親念及父子之情、念及他立下的汗馬功勞,總會給他一條生路。
成都宮殿里,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劉封跪伏在地,聲淚俱下地哭訴其中緣由,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劉備看著腳下這個曾讓他無比驕傲的養子,看著他身上尚未愈合的戰場傷痕,聽著他提及漢中之戰的功勛,鐵石心腸也不禁為之動搖,眼中閃過一絲痛楚與猶豫。他疲憊地揮了揮手,似乎想給劉封一個機會。
就在這決定生死的瞬間,一直靜立一旁的諸葛亮緩步上前。他俯身靠近劉備,聲音低沉而清晰,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只吐出十一個字:“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
這十一個字,字字千鈞,精準無比地刺中了劉備內心最深的恐懼。
他百年之后,仁弱平庸的親兒子劉禪,如何駕馭得了劉封這樣戰功卓著、性格剛猛、手握過重兵且并非親生的“兄長”?劉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可能引爆蜀漢內亂的火藥桶!
這句話徹底打消了劉備的猶豫。為了蜀漢的穩定,為了讓劉禪能順利繼位,他必須除掉劉封這個潛在的威脅。權力傳承的冷酷邏輯,碾壓了最后一絲溫情。他閉上眼,再睜開時,眼中只剩下帝王的冰冷與決絕。于是,劉備下令,賜死劉封。
刑場上,劉封接到詔書,仰天悲嘯:“悔矣!恨不用孟子度(孟達)之言!”意思是后悔當初沒聽孟達的話,投降曹魏。這句話里,充滿了悔恨和憤懣。他到死都沒想到,自己兢兢業業為蜀漢賣命,最后卻落得這么個下場。
在那個 “最是無情帝王家” 的環境里,親情往往要讓位于權力。
劉封死了,死在一個“養子”的身份里,死在“親子”的繼承權前。劉封的悲劇,不是他個人的錯,而是那個時代權力游戲的必然結果。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