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成都武侯祠中有一盛景,有的游客看后默默流淚,有的則捧腹大笑。不是絕美風景,也沒有精彩演出,讓游客駐足欣賞良久的,是丞相祠堂前堆積如山的信:孩子們會向諸葛丞相表達成長宏愿,大人們也會將心中的苦楚默默放置在丞相身前。這一封封跨越時空的信件構成了武侯祠最浪漫的一角,也為二十四伎樂的制作團隊提供了靈感。
演出現場
7月25日晚,二十四伎樂國風樂團帶著他們的第三個故事《三國的三國》,在成都正式開啟巡演。這是自《唐·宮樂宴》《宋遇東坡》之后,二十四伎樂的又一重磅力作。據樂團負責人介紹,這次將視線聚焦在三國,而武侯祠中這些寫給丞相的信則成為了最重要的靈感。
《三國的三國》正是以“時空信件”的敘事方式為線索,讓處于不同時空的人給諸葛亮寄出信件,打破線性歷史,再以音樂回答“若諸葛亮收到你的信會如何回應”。例如用古箏模擬箭雨、琵琶演繹東風,將謀略“聽覺化”。
演出現場
演出以《滾滾長江東逝水》拉開三國序幕,用四幕展示諸葛亮從“隆中對”的謀略初現到“五丈原星落”的悲壯終章,以音樂形式濃縮諸葛亮的一生,強化英雄的悲劇性與崇高感。音樂不單是擬人的聲響,也是謀略的推進。從《三顧春秋》和《臥龍吟》的蓄勢待發,到《一時瑜亮》的交織混響,再到借《敕勒歌》對歷史的沉思與回首,起承轉合、先抑后揚,以音樂鋪墊人生的命運跌宕,成為全新重看三國的聲音切角。
演出現場
作為樂團戲劇國風音樂會的第三回,在舞美和服化道上也進一步深化了古今交融的視覺表達:服飾參考三國史料,同時入現代剪裁。樂團也歡迎觀眾著漢服入場,親歷“羽扇綸巾”的時代風雅與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伎樂恰當地選擇了部分流行歌曲進行改編,例如大熱美劇《權力的游戲》主題曲,磅礴宏大的節奏出現在赤壁之戰的章節里,很好地隱喻了曹操“橫槊賦詩”與權游鐵王座的野心共性。在音樂節的結尾彩蛋中,樂團還演出了林俊杰的《曹操》,以搭配本次三國的主題。
在演出中還出現了許多歷史人物,例如蘇軾和杜甫。樂團以他們的經典詩篇為線索,也讓這些歷史人物完成了與諸葛亮的對話。尤其是東坡的情節,樂團的設計別具一格。
演出現場
記者從樂團主創處了解到,《宋遇東坡》是以蘇軾的“赤壁”為引,展現文人面對挫折的豁達;而《三國的三國》則轉向赤壁的“另一面”——從火燒連營的謀略美學切入,將“借東風” 的傳說作為戰役氛圍的注腳。樂團通過大量的原創音樂將蘇軾的“江月”與諸葛亮的“烽火”并置,試圖揭示赤壁作為文化符號的多元性。如果說《宋遇東坡》的核心是聚焦蘇軾的個體覺醒,以國樂詮釋士大夫“窮達兼濟”的儒家情懷,那《三國的三國》則轉向更富有力量的集體英雄敘事。
“我們用‘時空信件’這種創新的方式,讓現代觀眾與諸葛亮隔空對話,追問‘理想是否值得犧牲’‘歷史能否照亮當下’。這種跨越千年的共鳴,正是蘇軾內心精神中‘歷史與自然的雙重寄托’?!睒穲F主創認為,這也是向東坡的再次致敬和深度闡釋。
(圖據樂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