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散貨船剛出港就自動偏離航道,緊急拋描后發(fā)現(xiàn)舵葉不見了······新西蘭運輸事故調查委員會(TAIC)經過一年多時間調查,近日發(fā)布了這起事故的調查報告。
2023年7月24日,“Achilles Bulker”號貨船在引航員指揮下滿載駛離新西蘭陶朗加港。該船駛出港口后不久,船艏開始向左舷偏轉,偏離了預定的航道中心線。當船員實施糾偏操作時,舵葉突然斷裂脫落,導致航向無法操控,最終船只向淺水區(qū)漂去。所幸在引航員和船員努力下,成功拋下雙錨,才避免了擱淺事故發(fā)生。
根據調查報告,該船舵葉脫落的直接原因是底部舵銷(pintle)丟失。舵銷是舵系統(tǒng)中的關鍵部件,可以自由旋轉從而使舵葉可以轉向。TAIC表示,舵銷的安裝方式對舵系統(tǒng)的耐久性、防止舵銷及舵葉脫落至關重要。
“Achilles Bulker”號是一艘32,700載重噸的靈便型散貨船,由日本神田造船2003年10月建造交付。
2021年,“Achilles Bulker” 號按計劃在中國船廠進行干船塢維修。期間,因發(fā)現(xiàn)舵銷銅套磨損,舵銷被工人拆下重新安裝,但用于固定舵銷的螺母的止動塊出現(xiàn)焊接質量問題(虛焊),且驗船師、船東都沒有發(fā)現(xiàn)。
船舶重新投入運營后,這些虛焊焊縫因長時間振動導致疲勞斷裂,進而造成止動塊脫落,用于固定舵銷的螺母逐漸松動最終失效。
TAIC報告稱,在發(fā)生事故之前,舵銷已經脫落并沉入海底。沒有了舵銷,舵葉底部失去支撐,舵系統(tǒng)出現(xiàn)反復晃動。舵根(rudder palm)承受了過大的側向載荷,出現(xiàn)疲勞裂紋最終斷裂,導致整個舵葉脫落。
關于此事故,TAIC建議:
負責該船干塢維修的中國船廠需建立嚴格的舵銷安裝質量保證程序(該建議已通報中國海事局)
新西蘭海事協(xié)會應與國際海事組織 (IMO) 合作,推動提高全球范圍內舵系統(tǒng)安裝、維護和維修過程中的質量保證標準。
此外,TAIC表示,船東和船舶運營商對船舶負有全面責任,因此必須對關鍵系統(tǒng)部件的維修工作進行充分監(jiān)督,以確保維修有效。船舶在引航水域航行時,失去可控的機動性尤其危險,引航員和船員也需對此類事件做好應急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