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趙學龍)七月的可可托海,白樺林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7月20日,來自新疆巴州若羌縣的50名學員踏上這片紅色熱土,在6天的精神淬煉中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初心對話”。當三號礦脈的功勛故事遇見樓蘭故城的時代新篇,當安桂槐的忠誠品格碰撞若羌干部的使命擔當,建設者們的精神火炬正點燃“紅棗之鄉”的發展引擎。
(《可可托海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課堂 趙學龍/攝)
在《可可托海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課堂上,學員們深刻領悟老一輩建設者在極端艱苦環境下,為國家償還外債、突破技術封鎖的壯舉,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在專題研討中,學員們結合若羌縣作風建設實際,深入探討如何以嚴實作風推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筑牢紀律防線。
站在“功勛礦”坑前,踏著前輩們在阿依果孜礦洞留下的足跡,聽山風裹挾著歷史的轟鳴,學員們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處叩問初心。當年,建設者們用最原始的工具,在零下50度的極寒中,一釬一鎬為國家償還外債,學員們被老一輩建設者“為國分憂、艱苦奮斗”的精神深深震撼。“這哪里是礦石,分明是老一輩建設者用生命鑄就的豐碑。當前的若羌同樣需要這種迎難而上的韌勁,我們一定要把可可托海精神轉化為推動若羌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學員田麗靜凝視著巖壁上密布的釬痕感慨道。
(學員們被老一輩建設者“為國分憂、艱苦奮斗”的精神深深震撼。 趙學龍/攝)
在安桂槐事跡展廳,一張發黃的工資單讓學員們駐足沉思——這位可可托海的老書記,主動要求降薪支援國家建設。“什么是共產黨員的覺悟?這就是最生動的教材。”學員熱比古麗·尤努斯在筆記本上重重寫下這句話。
(學員們感受著“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可可托海精神。 趙學龍/攝)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學員們已列隊站在地下水電站的入口,一組組發人深思的照片,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真實案例,讓在場每一位學員屏息凝神,深深感受著“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可可托海精神,這滾燙的創業火種,此刻已深深烙進每個學員的心底。在87-66選礦廠,銹跡斑斑的設備訴說著那個自力更生的年代。當講解員提到“當時蘇聯專家撤走時斷言這里三年內就會停產,但我們硬是靠自己摸索出了新工藝時”,學員們激動地熱淚盈眶。
“塔拉特村能從一個礦區變成網紅村,我們若羌的鄉村旅游該怎么突破?”在富蘊縣的這個轉型典范村,學員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在思想碰撞中尋找若羌答案。晚上十點,宿舍里的討論依然熱烈,有人提議:“樓蘭文化是我們的金名片,能不能打造紅棗+樓蘭的特色民宿?”生態文明建設案例教學現場,可可托海的綠色轉型經驗引發深思。
(學院們在思想碰撞中尋找若羌答案。 趙學龍/攝)
此次培訓是若羌精神譜系構建的起點,學員們紛紛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可可托海精神”與若羌實際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樓蘭文化、羅鉀精神和紅棗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實作風、更強擔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若羌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