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20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與日本北海道大學水產學部攜手,組織兩國學生開展了為期10天的長江流域資源調查。9名日本學生與8名中國學生組成聯合項目團隊,在雙方高校多位教師的共同帶隊指導下,從全流域視角深入考察長江經濟帶水產產業,為流域漁業可持續發展貢獻青年智慧。
本次調研覆蓋長江流域多個關鍵節點。在武漢,團隊走訪白沙洲水產品批發市場和鄂州海大集團養殖基地,實地了解華中地區淡水養殖的主流品種與模式;在長江上游的成都平原,中日師生在四川農業大學專家陪同下,考察崇州國家級長吻鮠原種場、當地飼料企業及魚苗孵化基地,系統掌握西南地區水產養殖現狀,期間還一同參觀眉山三蘇祠,感受長江水文化的深厚底蘊;在宜昌,項目組前往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詳細了解中華鱘等珍稀魚類的保護措施,并參觀三峽工程博物館,領略中國水電事業的發展成就;調研最后一站,師生們來到仙桃黃鱔養殖基地,實地學習智能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7月20日,中日調查項目組舉行調研成果匯報會。學生們以小組形式,圍繞中日水產養殖環境與技術差異對比、長江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協同發展、中日文化交流等主題分享調研成果。他們指出,中日兩國在水產養殖領域各具特色,養殖環境與技術呈現互補性,并提出長江流域水產產業未來應向“智能化裝備應用、綠色生態養殖、規模化標準生產”三大方向發展,為流域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青年視角。
北海道大學水產學部副院長向井徹在點評中表示,此次長江流域資源調查是兩校在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上的積極探索,既為學生搭建了跨文化交流與實踐的平臺,也為中日水產領域的學術合作注入新動力。他感謝中方院校及相關單位的支持,期待未來兩校繼續深化合作,在水產養殖領域開展更多聯合研究。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高堅總結稱,此次實踐調研標志著兩校在水產學科合作上邁出堅實一步。雙方將持續深化“產學研”一體化合作,為促進中日水產學科發展與人文交流貢獻力量。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周荔華 劉坤/劉晨旭 王璇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