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到蘇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做檢查,一看前面還有十幾個號,我大概還需要等一個小時,我就到醫院附近的一個花園去散步,那個地方很漂亮,有很多漂亮的植物,有漂亮的草坪。
我看到一個50多歲的女人在直播,一會換這么個衣服,一會換那么個衣服,在那里扭來扭去,做各種各樣的動作,很夸張。她打扮也很夸張,就像人在火化以前,殯儀館給化的樣子,衣服也很夸張,不應該是這個年齡穿的,很暴露。
我就問她:“你是搞直播的?”
她說:“是!”好像很驕傲。
我說:“你有多少粉絲?”
她說:“有4,000多個了。”她非常自豪。
我說:“那很好,祝你粉絲越來越多。”我就走了。
隱而不現
離開這個女的,我在想:如果我是她兒媳婦,怎么看這個婆婆?我對她的感覺不怎么好,評價不怎么高。為什么?我想到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孔子說的:“君子不重則不威。”就是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當然這是說君子的,但是一般人也應該莊重一點,不要太輕浮、不要太顯,太顯就顯得輕浮了,人永遠都不要過于顯露自己。過于喜歡出風頭,喜歡顯露自己,真的不太好。
第二句話是蘇東坡說的:“少小時須令氣崢嶸,老壯時須令氣雄渾。”蘇東坡是從文學的角度來講的,是說年少的時候寫文章應該鋒芒畢露,到了老年和壯年寫的文章要顯出雄厚的風格。
為什么能表現出雄厚的風格?因為你心理成熟了。你的生命是穩健的,你的文章才可能是穩健的,你的思想有深度,你寫的文章才有深度的,這就是文如其人。
這個女的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粉絲,她也是做自媒體的,每天在自己的客廳里表演,快50歲的女人了,跟她母親兩個人每天扭來扭去。扭來扭去沒有錯,鍛煉身體嘛,總歸比躺臥好一點吧,但是反反復復地通過抖音給更多的粉絲看,這個就不是特別好,這也是顯露的一種。
還有一位女士,是武漢人,澳大利亞留學回來,個子長得很高,模樣也不錯,就是太顯露了,不斷變換各種各樣的服裝拍攝,可是她的粉絲就是上不去,她做得很辛苦很認真,但是粉絲就是上不去。
什么原因?也許太顯露了就沒有深度,沒有深度就沒有多少價值,她低估了粉絲的審美能力,以為靠漂亮的臉蛋、迷人的身段、華麗的服裝就可以吸引人。
還有蘇州有一個很發達的縣級市,叫張家港,有個女孩子是個主持人,也是非常顯露,干什么都拍成抖音,把自己的各種生活細節都露出來了。
這個真的是不好的露,就是顯露,這個“顯”應該寫成發現的“現”,“現”在古代就是表達的意思,原來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人看到一塊玉,玉顏色非常漂亮,美玉嘛,美玉在《說文解字》里邊解釋為美石也,玉是美石,也就是說讓美的東西表現出來,讓人能夠看見,這就是現的意思。
但實際上,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更適合隱,隱而不現是最佳的一種生活方式,為什么?太亂了。什么地方太亂了?精神世界太亂了。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一個價值觀念碎裂的時代,是一個迷茫的時代,是各種信息把你掩埋的時代,是個性消失的時代,是你爭我奪的時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現在人跟人的關系是一種互害模式,互騙模式。人們都非常瘋狂、非常迷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非常絕望,人們心里不靜,這是最可怕的,現在人內心不靜。古人所追求的境界“寧靜致遠”,現代人很少擁有。
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從最有錢的馬云到最沒錢的打工人員,內心里都不靜,要么憤憤不平、要么野心勃勃,怎么能實現“靜”?這是擺在現代人面前的一個重要的生存問題,我覺得就應該選擇隱。
隱是什么意思?在甲金文里,“隱”的意思就是洞穴、懸崖、山洞,后來引申為人不愿意同流合污,不愿意在這個充滿欲望的世俗社會里浪費生命,然后就隱于洞穴中。
藏在自己的思想情感里
隱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空間上的隱,就是在山洞里、在密林里、在深山老林里、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這是空間上的隱,就是在空間上跟世俗的人拉開距離,跟這個污穢的世界拉開距離。
另外一種隱就是雖然在鬧市里,但是我在心靈里跟大家拉開距離,怎么拉開距離?你們趨之若鶩的東西,我不感興趣;你們孜孜不倦追求的東西,我不感興趣;你們很熱衷干的事情,我不干。
這就像歸有光在《項脊軒志》里所描寫的那種情形,在自己一個很小的屋子里,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就在這么一個小屋子里讀書,自娛自樂,“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過著這樣一種生活。
不要在公共場所、不要在媒體上過多地表現自己,把自己藏在自己的思想情感里。比如說自己出去散步,自己安靜地看書,自己安靜地思考。
如果有可能,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稍微交流一下,不要讓更多的人關注你,不要讓更多的人羨慕你,也不要讓更多的人嫉妒你。這就是隱,隱就是不現的意思,你一隱,就靜下來了。
有人可能說:王老師,你怎么不隱?實際上我就是在隱,我沒有把做節目作為出名的一種方式,沒有必要,出什么名?最后都是焚尸爐里一燒就完了,我只是想把一些真正的知識和思想帶給大家,想在這個紛亂的世界里、浮躁的世界里,給大家帶去潔凈的精神食糧。
我除了工作以外,包括接待,給大家做節目以外,一般跟人不打交道。我每天在太陽底下走兩個小時左右,看兩三個小時的書,我走路的時候在思考問題,然后在油管上看看那些小動物,我基本上都在隱,不希望出名,沒意思。
但如果有追求知識,追求思想,追求真善美的人跟我心靈上有一種相互呼應,我不反對。
我認為,隱是一種明智的生存方式,老子在《道德經》里講,俗人浩浩蕩蕩就像赴一個盛大的宴會,所有人浩浩蕩蕩,叫你去看一個盛大的演出,而他自己卻隱藏在昏暗的地方,不希望別人知道。
老子說:知我者希,真正理解我的人是很少的,不要讓更多的人理解,也不要讓更多的人關注,那些都是傻子,沒有智慧。神人無功,至人無己,圣人無名!這種境界是高的不得了,能隱的人基本上可以說是半個智者。
你可以學習隱,你一定不會失望,沒有必要現。我每次一參加追悼會,就對這個現和隱的不同的含義有深刻的思考。
感謝大家分享今天的話題,希望大家能過一種有根基的、有厚度的隱的生活,不要輕易的現,沒意思。
我們都是演員,都會謝幕下臺,人生非常短,隱是一種珍惜,現是一種浪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圖書獎。
喜歡本文請點贊分享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