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珺冉 編輯/漆菲
當地時間7月25日晚,東京永田町,日本民眾上演了罕見一幕:他們高舉“石破,不要辭職”的標語牌,朝著首相官邸高呼“石破,堅持下去”。
7月25日晚,在東京永田町首相官邸前,日本民眾舉行集會要求石破茂繼續留任首相。
社交平臺X上,附帶“石破不要辭職”標簽的帖文廣泛傳播。文中將此次集會的目的描述為“并非抗議或贊美,而是一種鼓勵”。帖文寫道:“雖然我不支持他的政治理念,但他是自民黨內少有的善于溝通的政治家”“能在國會與在野黨進行真正對話”。
與此同時,一場“倒石破風暴”正在自民黨內部醞釀。原茂木派、安倍派以及麻生派的中層和年輕議員們正在收集簽名,主張召開參眾兩院全體會議,追究自民黨內決策層的責任。
7月25日,由年輕成員組成的自民黨青年局向干事長森山裕遞交了一份文件,要求石破等該黨高層對參院選舉慘敗進行總結后承擔責任。實質是要求其辭職。
截至當天,青年局已收集到召開會議所需的三分之一議員的簽名。
圍繞石破去留與否,日本各界高度關注。回首2007年,石破曾敦促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辭職。當年7月,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的議席從64席驟減至37席,失去了第一大黨地位,安倍隨后宣布“因個人健康原因”辭職。18年后,同樣處境之下,石破卻選擇繼續留任。
7月24日下午,首相石破茂在官邸出席與都道府県議會議長的懇談會。
早年在卸任某要職時,石破曾對首相去留問題發表過評論。他說:“首相總是孤獨的。在決定自己去留時,無論外界說什么,首相必須自己做決定。他是否辭職取決于首相是否喪失斗志。當首相喪失斗志時,他就會辭職。”
如此看來,石破似乎尚未喪失斗志。但隨著自民黨內“倒石破”浪潮加劇,日媒認為,辭職已是不可避免的局面,重點在于理由和時機。
《讀賣新聞》也刊發了“號外”,宣布“石破茂首相已決定辭職”。
圍繞協議細節,美日說法有出入
“我剛剛簽署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協議,也許是與日本之間達成的歷史上最大的協議。”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束后,美國總統特朗普于7月22日在旗下社交平臺上宣布了這一消息。
根據協議,美國將對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15%的“對等關稅”。對日本而言,更重要的是,這15%的稅率也將適用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使其在汽車出口方面相較于其他主要汽車出口國更具優勢。自今年4月2日開始,美國對所有進口的汽車加征25%的關稅,只有涉及美墨加協定的部分除外。特朗普表示,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并稱美國“將獲得90%的利潤”。
這是雙方過去三個多月來通過八輪談判達成的成果。一名日方人員透露,正如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所述,日本對此表示歡迎。“這是(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頑強談判的結果。”
2025年4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辦公室會見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及其代表團。
此前,雙方均形容談判十分“緊張”。今年6月,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被記者問及談判進展時說:“他們很難對付,日本人不好談。”
日本一開始就被美國視為關稅談判的優先對象,初期談判氣氛積極。不久后,雙方的立場差異迅速顯現。日本起初態度強硬,要求美方取消所有新加征的關稅,包括鋼鐵、鋁和汽車的關稅,而特朗普政府面對日本提出增加投資和其他領域讓步的提議,亦不愿接受。
之后數周,談判又因汽車和大米問題陷入僵局。其間日方談判人員無比沮喪,數次傳出消極立場。
特朗普特別點名說,大米是兩國之間的一個爭議焦點:“他們拒絕購買我們的大米,可他們又有嚴重的大米短缺。”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2021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日本對大米的進口與分銷體系高度管制且缺乏透明性。這限制了美國出口商有效進入日本消費市場的能力。”
作為日本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則是談判的最大焦點與難點。特朗普曾說,日本并不進口美國汽車,“我們10年內一輛車都沒賣給他們。”根據日本汽車進口商協會的數據,日本2024年進口了16707輛美國產汽車。
協議之“門”,在8月1日特朗普設定的最后期限臨近時被打開。由于擔心參議院選舉前達成協議可能引發民眾反彈并疏遠核心選民,自民黨高層此前對簽署協議持謹慎態度。 因此,參議院選舉后至美方最后期限之間的11天,成為最后的窗口期。
參議院選舉后至美方最后期限之間的11天,成為達成協議的一扇狹小的窗口期。
談判達成后,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在X上發布了一張自己在白宮指著日美首腦先前會面的照片,配文稱“任務完成”。他在華盛頓告訴媒體,日本是“全球第一個能在不設數量限制的情況下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關稅的國家”。
在東京,剛剛經歷參議院敗選的石破盛贊道,該協議實現了“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中最低的關稅稅率”,并表示政府將“仔細”審查協議的細節。
“在守護應守之物的基礎上,力求達成符合日美雙方國家利益的協議。最終與特朗普總統之間實現了這樣的協議。”石破說,“通過日美兩國合作,有助于創造就業機會、生產優質產品,并在世界上發揮各種作用。”
美方7月23日公布了日美關稅談判的協議概要。但據《日本經濟新聞》分析,關于適用日期和對美投資框架,美方與日本的說明存在很多出入或不明確之處。
例如,美方的概要未寫明15%關稅的適用日期,赤澤亮正則稱“估計于8月1日生效”。美方在概要中提出“(日本)每年追加購買數十億美元美國防衛裝備”。赤澤亮正卻稱,“協議中不包括防衛費相關內容”。
關于日本擴大美國大米進口,美方的概要提到“將立即增加75%”。而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則稱,擴大購買美國大米“將由日方判斷”,但同時表示“不是一個固定框架”。日本計劃在零關稅的最低市場準入大米框架內增加從美國的采購。小泉進次郎卻說,“從總量上看,大米的進口不會擴大”。
但無論如何,同日本達成的協議都將成為韓國、歐盟等的參考目標,同時為美方談判代表提供了新方向,進而鼓勵其他貿易伙伴做出類似的投資承諾。特朗普甚至公開宣稱,“像日本一樣出錢就能降低關稅”。
根據該協議,美國將對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15%的“對等”關稅。
自民黨內“倒石破”浪潮加劇
7月20日參議院選舉當晚,出口民調顯示執政聯盟敗選后,石破表達了“繼續留任”的意愿。他在接受各大電視臺采訪時暗示道:“我必須擔負起對國家和自民黨的責任”,“(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的最后期限是8月1日。我要全身心應對它。”石破的一位親信表示:“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首相從未有過辭職的打算。”
時事通信解說委員村田純一對此評論道,在眾參兩院選舉中均宣告失敗的執政黨黨首表示將繼續執政而不是承擔責任,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第27屆參議院選舉中,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遭遇潰敗,喪失參議院過半數議席。
隨著日美協議的達成,主流日媒接連曝出“石破將在8月底前做出辭職決定”的消息,來源是多位自民黨高層干部。
7月23日,石破茂與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黨副總裁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會議持續了約1小時20分鐘,據多位政府和自民黨人士透露,“會談討論了如何在參議院選舉敗選后重建自民黨的事宜”。
在外界看來,此次會談是為了討論石破的去留。不過,石破會后在首相官邸接受采訪時,首先辟謠稱“沒有談及自身去留問題”,還說日媒關于自己決定辭職的報道“沒有事實依據”,重申有意繼續任職。
石破就會談內容介紹稱:“我們都有很強的危機感。絕不能讓黨分裂。”據稱,前首相們的意見包括:必須盡快對參院選舉進行總結;應該認真傾聽黨員黨友、地方組織、友好團體等的意見。
石破還表達了近期與特朗普舉行會談的意愿:“會根據需要進行電話或面對面會談”。他說:“切實落實協議內容非常重要。將盡全力好好守護國民生活。”
不過,這種表態無法壓制自民黨內不斷高漲的“倒石破”浪潮。
日媒早前披露,麻生太郎曾向身邊的人表示“絕不會允許石破繼續執政”。外務省政務次官松本尚和前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則公開呼吁石破“下臺”。
7月23日,自民黨青年局與地方團體青年局干部進行了線上會議,與會者呼吁讓石破立刻辭職,直言“石破應認真承擔后果”。栃木、茨城、愛媛等縣的黨支部亦呼吁石破盡快下臺。他們甚至發起簽名活動,要求提前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
7月23日,自民黨青年局與地方團體青年局干部進行了線上會議。
這種氣氛下,石破能夠堅持,離不開親信閣僚的支持。7月19日,外務大臣巖屋毅、防衛大臣中谷元、總務大臣村上誠一郎以及內閣官房副長官青木一彥等人齊聚東京一家酒店,商討選舉后的應對措施。自民黨前副總裁山崎拓亦受邀參與線上討論。這些人表態說,“無論參議院選舉結果如何,我們都會繼續支持石破首相。”
有分析稱,石破及周圍人認為,現在的自民黨很難通過總裁辭職來改變政局,也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人能自告奮勇接替石破的總裁之位。“自民黨人才短缺、正在下沉。因此,石破的支持者對石破政權能夠繼續執政持樂觀態度。”
在7月21日的記者會上,石破除了對選舉結果表示“歉意”外,還提到了“比較第一大黨”這個詞。石破宣稱將繼續執政,因為其贏得了使其成為“比較第一大黨”的席位,必須履行職責,不能造成政治真空。日媒揣測稱,“盡管選舉前執政聯盟宣稱50席是必須實現的目標,但不一定將其定位為勝敗的分界線。”
為了安撫黨內的反對聲,自民黨計劃在7月28日召開由參眾兩院無表決權議員組成的“懇談會”,為不滿石破的議員提供一個“發泄平臺”。
“后石破”人選浮出水面
隨著“倒石破”浪潮加劇,曾在2024年9月參加過自民黨總裁選舉的候選人們開始蠢蠢欲動,例如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前經濟安保大臣小林鷹之、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官房長官林芳正等人。前首相岸田文雄也沒閑著,似乎有復出的打算。
7月21日至22日,日本新聞社和《讀賣新聞》關于“誰最適合擔任下一任首相”進行了輿論調查。調查顯示,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高市早苗(26%)、小泉進次郎(22%)、石破茂(8%)及前外務大臣河野太郎(7%)。
7月22日晚,東京赤坂的議員宿舍內熙熙攘攘,自民黨的議員們開始舉行各種聚會,為總裁選舉做準備。
一位去年支持小泉進次郎的議員說道:“我們一致認為小泉是能贏得總裁選舉的人選。如果石破決定下臺,小泉將會參選。自從擔任農林大臣后,他通過釋放庫存大幅降低了米價,做得非常出色。不僅我們,支持小林鷹之和前干事長茂木敏充的人也在開會。總裁選舉的氣氛已經到位了。”
近期,小泉進次郎憑借每天在電視上喊出“5公斤2000日元”的口號,走訪囤積的大米商店,一度提升了石破政權的支持率。但有自民黨資深干部認為,現年44歲的小泉進次郎還是“太年輕了”,“無法同時勝任總裁和首相”。
5月23日,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視察東京都江東區一家超市的大米專區。
7月23日一早,高市早苗與去年支持自己的議員們進行會面。隨后,她前往麻生太郎的辦公室,進行了約15分鐘會談。包括安倍派在內的自民黨主要派閥都因“黑金丑聞”而解散,麻生派是唯一沒有解散的派閥。麻生太郎因而被視為妥妥的“造王者”。
早在參議院選舉期間,高市早苗就展現出對競選黨總裁的熱情。7月18日,她在家鄉奈良縣發表演講時稱:“我已經下定決心,要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打造自民黨的骨干力量,并為此奮斗。”黨內一些人批評說,“這不是選舉期間應該說的話”。
7月18日,高市早苗在家鄉奈良縣發表演講時稱:“我已經下定決心,要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打造自民黨的骨干力量,并為此奮斗。”
一位支持高市早苗的自民黨議員表示:“支持高市早苗的議員們正齊聚一堂,討論如何應對未來的競選。前首相安倍晉三一直支持高市,她一定能贏得大選。”
三菱日聯的分析師Lee Hardma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如果高市早苗上臺,在意識形態上估計與安倍高度一致,支持安倍經濟學下維持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他說,這將助長人們的猜測,即日本央行可能面臨更大的政府壓力,要求其推遲加息,從而削弱日元。
7月23日,小林鷹之與支持自己的議員們舉行了會面。出席的議員們對此解釋說,他們“只是總結參議院選舉的情況”。
51歲的小林鷹之出身財務省,雖然議員經歷沒那么豐富,但擔任過經濟安保大臣。他以保守派自居,雖是前二階派議員,但他與安倍派關系緊密,在2021年的總裁選舉中曾是高市早苗的推薦人。
7月23日,小林鷹之與支持自己的議員舉行了會面。
雖然自民黨內部對高市早苗和小林鷹之都寄予厚望,但也擔心他們會爭奪黨內保守派議員的選票,最終雙雙落敗。一位自民黨中層議員表示:“我們不能容忍保守派分裂,必須認真思考如何應對。”
去年夏天因“黑金丑聞”而被迫辭職的岸田文雄,在表示支持石破政權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為重新出山運籌帷幄。
卸任首相后不久,岸田文雄發起“資產運用立國議員聯盟”,吸引了木原誠二、茂木敏充等親信的加入。他還擔任“亞洲脫碳議員聯盟”最高顧問。原政務調查會長萩生田光一、小泉進次郎等人也是該聯盟的成員。岸田多次與前岸田派議員聚餐、維系關系,并積極尋求與黨內其他勢力合作。
有分析認為,岸田的辭職并非因政策錯誤所致,因此,他仍對自己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充滿信心。“雖說他愿意接受挑戰,但恐怕難在黨內得到多數支持。”
官房長官林芳正也行動起來,于7月21日與前岸田派議員會面。盡管日美關稅談判告一段落,但不少人在未來對美關系問題上支持林芳正。
“如果石破辭職,是林芳正接任的絕佳機會。他在官房長官和外務大臣的職位上都游刃有余。”一位前岸田派議員表示,“小泉進次郎和高市早苗的英語都很流利,但依然比不上林芳正。他能直接與特朗普溝通,無需翻譯。如果我們與在野黨組建聯合政府,林芳正更容易融入其中。”
7月21日,前岸田派核心人物、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召集親信舉行會談。
“自民黨為何在這次參議院選舉中落敗?主因是包括年輕人在內的保守派陣營產生了分裂,過去支持安倍的人,現在轉向了參政黨和國民民主黨。”日本政治評論家青山和弘分析稱,如果想要重新奪回這些保守派陣營的總裁,高市早苗和小林鷹之會是不錯的選擇。
但他指出,為了讓政局穩定下來,下任自民黨總裁必須尋求與在野黨的合作。“而這些人(高市早苗和小林鷹之)與在野黨合作缺乏親和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在石破內閣擔任官房長官、了解目前局勢走向的林芳正,或是擔任過首相的岸田更加合適。”(實習生王莆率對本文亦有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