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人鎮壓太平軍、平定陜西叛變,軍功赫赫,卻在權力的游戲中被按下了“死”鍵。他是誰?
勝保。一個從寒門少年,一路殺出八旗營盤,卻為何在掌控京畿重地之時,忽然風雨飄搖,直至被賜令自盡?
勝保出身并不顯赫,他是滿洲下五旗的普通世仆。年少入營,他就以射箭精準、騎術嫻熟著稱。
那年年僅十八,他就在捻軍剿滅戰中以寡敵眾,一箭封喉,贏得“旗營小將”的名號。可他深知,單憑一時戰功難以突圍。
于是他鉆研兵法,熟讀《孫子》《三略》,又四處向洋槍械師取經,將火器戰術融入八旗騎兵體系,“滑膛槍配騎射”成了他的招牌。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太平軍北伐成了清廷噩夢。勝保與僧格林沁聯手,他們一場殲滅林鳳祥、李開芳的主力部隊,勝保親領精騎,繞卡而上,從側翼沖擊,幾乎斬殺敵帥。
緊接著,他又獨立迎戰曾立昌的援軍,用火槍刺刀協同,一戰全殲。這兩場硬仗,讓滿朝文武為之側目,連年升遷——從佐領到副都統,再到鑲黃旗滿洲都統。
可正當勝保意氣風發之時,權力的暗潮早已涌動。1861年,西太后和恭親王策劃辛酉政變,勝保義無反顧地投向恭親王陣營——“為政變開路,必奏效忠”,他率營突襲軍機處,擒獲多名頑固派,立下汗馬功勞。
政變一成功,他身兼鑲黃旗滿洲都統兼正藍旗護軍統領,坐擁八旗兩府軍權,風光直逼最高層。
表面榮光背后,卻潛藏危機。西太后需要立威,又要制衡恭親王;朝廷里,海蘭珠們暗暗為勝保出身卑微、權勢驟增而忌憚。
此時的勝保,沉浸在榮耀里,沒想過自己是棋局中的一枚棋子。他提拔親信,擴編旗兵,改造軍制,動輒上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甚至在軍機處會議上和文武大臣針鋒相對。
他還與恭親王走得太近。“恭親王素來信任勝保,常召他夜談,用兵制邊,討論海防。”勝保仿佛已經置身權力核心,越發放肆。于是,湘軍崛起的曾國藩、左宗棠一派對他警惕心漸濃;朝中漢臣“經世派”更是抓住機會,幾次上書,指責他“干預朝政,藐視祖制”。
而此時,由于勝保對湘軍的排斥,他得罪了朝廷重點倚重的新生力量。
勝保的致命一擊出在用人上。他重用太平軍降將苗沛霖。
苗氏曾助他擒陳玉成,以功換爵,他對苗沛霖義氣相許,獨自調來陜西,以苗部填補兵力空缺。可是,當朝廷對招撫降軍戒心甚深,多次下令撤防,勝保卻頂撞指令,堅持“朝廷無令,可依情行事”。
他甚至派人暗中為苗沛霖丈地筑寨,“兵寨如市,旗幟林立”。
苗沛霖叛變的消息來得猝不及防。那年深秋,勝保正與恭親王磋商,忽接電報:苗部突然反旗,數千戶兵糜散。
勝保急馳赴前線,卻見昔日盟友率眾占據隘口,火光沖天。勝保連夜布防,卻因水草不熟、后援緊張而崩潰,大批官兵被俘。
陜西全境告急,勝保難辭其咎。
朝廷借此機會展開清算。省督撫聯名彈劾:勝保私造軍令、暗通洋商、挾持軍需,罪狀何其累累?
更有奏折揭露他“虛報戰功,浮夸功績”,從林鳳祥之戰到西北剿亂,他的功勞簿竟多處涂改。最為致命的是,有奏文稱他與境外軍火商有往來,曾以官兵供應換取洋槍火器,違反朝廷閉關政策。
這些證據,讓西太后下定決心——勝保必須成為“殺一儆百”的典型。
勝保被革職拿問,曾在御史面前咬牙辯護:“苗沛霖奸逆,我已嚴令追緝;戰功出處,皆有文疏可查。”可對質時,他的辯詞顯得蒼白無力。
恭親王曾欲出面求情,卻被西太后以“私屬勢力”相由狡詐為由斷然回絕。勝保最終被賜令自盡,零落于京師城下。
這一切,究其根本,是勝保高估了個人軍功的絕對性,也低估了權力核心的恐懼心理。他以為,只要戰場有功,便能坐擁軍機處半壁江山,卻忘記了“八旗尚需皇權背書,軍機大事不容擅為”。
當他試圖以私人勢力對抗朝廷體制時,就已經把自己推向刀鋒。
勝保的覆滅,映照出晚清權力場的殘酷:無論你從何處來,無論你多么能征善戰,只要觸碰了咱們既有權力格局,都會被無情剔除。這場宮廷與軍閥的博弈,沒有贏家,只有一顆顆被犧牲的棋子。
信息來源:清史稿 參考資料:趙爾巽等《清史稿·列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