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間,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崇明中學傳來,高三(12)班的考生黃家鑫被清華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錄取!
崇明中學:成長的土壤
在收到錄取信息的第一時間,黃家鑫就和老師分享了這個好消息,對他而言,崇明中學是永遠的“成長容器”,是他成長和學習的土壤。“記得剛入學時我怯于表達,是班主任在班會課上特意讓我主持小組討論,一點點幫我建立自信。與此同時,任課老師們的鼓勵與耐心,校長與年級主任的關心和指導,讓我漸漸融入了崇明中學這個大家庭,也立下了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的遠大志向。”黃家鑫表示。崇明中學也始終以高目標、大志向、遠規劃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
黃家鑫(中)接受填報志愿指導
除了學習成績優異,黃家鑫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學習之余,學校里的琴室和藝術公共空間經常聽得到他優美動聽的演奏。
和同學們的相處中,黃家鑫也是那個“授人以漁”者。“有的同學數學公式總記混,我會和他一起推導公式的由來,從原理上理解后,再結合例題總結適用場景;小組討論時,若有人思路卡殼,我會拋出相關的基礎問題引導他聯想,比如討論語文閱讀理解時,提醒其‘回到原文找關鍵詞,作者的情感往往藏在形容詞里’等。”
在崇明中學的三年中,每一間教室、每一塊黑板,都記錄著黃家鑫從迷茫到堅定的蛻變;每一次老師的叮嚀、同學的鼓勵,都成了他面對挑戰時的底氣。黃家鑫說:“母校教會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認真做事、真誠待人’的底色,這份饋贈,將永遠刻在我的成長里。”
高中三年“通關”之路
對黃家鑫而言,學習是一場循序漸進的“深耕”。課前花十分鐘梳理課本目錄,標記出模糊的知識點,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課上專注捕捉老師講解的邏輯線,尤其留意例題中“為什么這樣做”的思路;課后用“思維導圖法”整理筆記,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網。“哪怕花一小時吃透一道題,也比囫圇吞棗做十道題更有效。”黃家鑫說。
學習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黃家鑫有段時間曾因模擬考試失利而陷入焦慮。面對學習中的困難該怎么辦?“拆解情緒,再解決問題。”這是黃家鑫的秘訣。“先停下來寫‘情緒日記’,理清焦慮的根源——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對失誤的過度放大。接著制定‘小目標計劃’,每天只專注攻克一個薄弱題型,一段時間后錯題率就明顯下降了。”黃家鑫告訴記者。
黃家鑫的理想是將來從事有關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行業。對他而言,電子信息的魅力不僅在于精密的電路與代碼,更在于它能成為連接未來科技的橋梁。“我知道這條路很長,但我會不斷努力,給自己定好目標,讓每一個努力都成為靠近理想的基石。”黃家鑫信心十足地說。
再見崇中,這些建議贈予學弟學妹
“崇中三年留給我的回憶,給予我的成長,會讓我受用一生。”黃家鑫說,對于接下來的大學生活他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告別走過的高中時光,黃家鑫也有很多的不舍和感謝,所以他想把一些學習建議送給學弟學妹們。
不要單純為追求考試成績而避重就輕,要珍惜高中階段的學習機會,挑戰難度較高的課程,為長遠發展奠定知識基礎。
積極走進實驗室、走進社會,研究真問題,提升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
多讀書拓寬知識面,尤其是人文社科類經典著作。
高中階段競爭激烈,可能會經歷挫折,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只關注成績,更要關注自己是否成長,保持身心健康。
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優秀,廣交益友,收獲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生的財富。
培養運動習慣。多參加體育鍛煉和活動,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這有助于釋放壓力、為學業提供精力。
明確目標,盡早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要提前做好規劃。
以夢為馬,奔赴星辰大海,
我們也愿黃家鑫同學能擁有
更加燦爛、廣闊的未來!
記者:黃汝鈺
編輯:顧佳麗
責編:朱競華、顧佳麗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