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關于郎朗的故事,老實說,我對郎朗的了解并不比對古典音樂的了解多多少,只聽過他演奏的《黃河》鋼琴協奏曲,以及看過他和他父親在卡內基演奏《賽馬》的視頻。在寫這篇內容的前兩天,我補看了有關郎朗的傳記。
姜文對原著的大刀闊斧是出了名的,而且我不太確定電影改編的文本具體是哪部。觀影之后,我可以很確定,電影比較忠于《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這本傳記或者說比較忠于郎朗的成長經歷,我是看到電影里姜文飾演的郎國任把郎朗的變形金剛扔下樓確認的。
電影對郎國任這個富有爭議的人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柔化,在郎國任在天臺讓郎朗自殺的那段,郎國任同樣掏出一堆“藥片”,讓郎朗吞服下去,后面我們知道,這是巧克力,而現實中,郎國任手里的是抗生素。
《你行!你上!》是姜文唯一一部年代背景放在改革開放之后的電影,雖然《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最后出現了90年代的北京影像,但那是一部關于70年代的電影。于我而言,對《你行!你上!》這部電影最大的期待其實是姜文如何用影像和電影文本重新描繪90年代那個改開之后的年代,畢竟這是第一次。
電影里確實出現了點北京的影像,但是很少,塔吊出現的頻率很高,到處都在建新樓。當郎朗和他父親達到天安門廣場時,天安門廣場和另一邊北京的街道出現在了朗朗父親墨鏡的鏡片上。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個場景是,九十年代的北京時常發生沙塵暴,所以路人都把絲巾套住整個頭,對于南方人來說一個看著很魔幻的場景,但是它確確實實發生過。
《太陽照常升起》我一共看了三遍,有兩遍是前兩天剛看的,第一遍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歪脖子樹是什么意思?第二遍我奇怪的是天鵝絨是什么意思。第三遍我沒有再糾結于字面上的不理解,我換了一個思路,從小隊長的眼中看,有一個瘋媽是什么感受。黃秋生扮演的梁老師為何用媽媽留下的槍帶自殺?我覺得理解這種感受很重要,走入電影中的人物,體會特殊時代作為不同人群的感受,這比看再多歷史資料都要鮮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