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陽縣的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來到昔陽縣博物館,9點開門,我來得有點早,旁邊有個老大爺給我熱心說怎樣進去參觀,但我聽不懂方言,總之出現一點小波折,然后先去了幾百米外的宋金文化博物館。
一個規模不大的小縣城居然有兩座博物館,在我看來是相當少見。而且這兩座博物館的規格都挺高的。一進去宋金文化博物館,就有點震驚:里面是一些墓室,參觀者可以走在玻璃棧道上近距離觀看,能夠看到入口的墓道。
前一天我剛看完關于聊齋的電影,如今再看到這些墓室,不禁感嘆。鬼神之事,到底只是人們心中的思想寄托。
轉完一層之后,上了二層,整個博物館里除了工作人員外,只有我一個參觀者。二層主要展示了一些古代瓷器。看到一年多年前古人所造的器具,了解宋金時期的茶飲文化,突然覺得古代并不遙遠。起碼他們的碗碟跟咱們現在碗碟,沒什么區別,甚至比現代人用得更漂亮。
10點鐘,進入到昔陽縣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只有一層,但屋頂非常高。走進博物館,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毛主席與陳永貴見面握手的巨大雕塑。昔陽縣之所以如此知名,離不開陳永貴這個名字,他是國家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農民副總理,是“農業學大寨”精神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讓大寨村與昔陽縣享譽全國的最核心人物。
昔陽縣歷史悠久,所以這個博物館內一半區域是展示了一些古代藏品,年份可追溯到春秋與漢代。而博物館的另一半,則主要展示了昔陽縣的紅色精神,有很多毛主席與陳永貴的畫像,以及那個時代留下的刊物等等。
上午11點,打車去到離縣城5公里外的大寨村。在等車時,我發現昔陽的公共單位是免費開放給老百姓停車的,這一點真好,怪不得在昔陽街頭感覺很寬敞整潔。相比之下,太原街頭亂停車現象嚴重,非常雜亂。
來到大寨村,我沒打算花錢上虎頭山景區逛,只想在這個曾經享譽全國,曾經是全國所有村莊學習對象的村子里逛一逛,感受一番那個意氣風華、斗志昂揚、激情向上的年代。
村里也保持了上世紀的特色,當然,也有一些新建的大樓。這里曾經接待過多位國家領導人和外賓,改革開放后,在發動旅游業的同時,也締造了許多企業,比如我們山西人基本都喝過那款大寨核桃露,就是這里出品的飲料。
在村里逛逛還是蠻有意思,能看到一些過去的遺址,也能看到新修的籃球場,在大樹下看到扭紅色秧歌的隊伍與很多游客合影,也能看到獨特昔陽地方特色。
我在這里重點參觀了陳永貴故居,以及吃了一頓飯。陳老的故居非常簡譜,他所住的那個房間只有33平米,卻分為3個單元。分別用來接待客人、存放資料物品、休息睡覺。
院子正面還有兩間陳老的家人所居住過的窯洞房子,院子靠墻一側則放置著陳老當年下地干活時用過的農具。他曾經是全國最知名的農民,締造了大寨精神的奇跡。在全國學大寨的過程中,也涌現過像紅旗渠這樣的精神。
如今,俱往矣,80年代后,包產到戶成為主流,農民回到了個體單干的時代。而這位農民副總理,也最終辭職退隱。他始終心系農民,心系農業,心系大寨。他的一生與老人家的名字緊緊綁定在一起。
但不管如何,我想他是很高興看到當年模范的大寨,如今也是富足的大寨。我查過近年來的經濟數據,昔陽縣與大寨村的經濟生產總值和人均數據都是非常優秀的。遠非其他同類型小縣城可比。
我本來想多轉一轉,待得久一點,但天氣太熱了,炎熱極大勸退我的旅游熱情,吃完一根冰糕后,在中午用最快的速度回去太原,這樣算下來,我只在昔陽待了一晚上和一上午。
但無所謂,總之,我去過了我想去的地方,領略了我想看到的東西,永遠喜歡昔陽的紅色精神。
在紅旗一條街的晚上,真的讓我的疲憊情緒得到很好的舒緩。如果以后有機會再去陽泉的話,其實也能再來昔陽,畢竟陽泉離昔陽就很近了。
如果你能關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