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鵬妃)自從上了大二,課業(yè)壓力比大一時重了不少,周末總想找個地方放空自己。偶然間聽學長說,學校附近藏著一條幾十年的老街,于是某個周六上午,我揣著學生證和相機就出發(fā)了。
老街離學校只有三站公交的距離,下車后拐進一條窄窄的巷子,瞬間像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青石板路被踩得發(fā)亮,兩旁是低矮的磚瓦房,墻頭上爬滿了絲瓜藤。巷口的修鞋攤前,老師傅戴著老花鏡,手里的錐子在皮革上穿梭,叮叮當當?shù)穆曇舾裢鈵偠N叶自谂赃吙戳税胄r,他笑著說:“姑娘,要不要修修鞋?學生娃我收便宜點。”
往里走,發(fā)現(xiàn)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書店。推門時,門上的銅鈴叮當作響。書架上擺滿了泛黃的舊書,從武俠小說到八十年代的雜志,甚至還有幾本我們專業(yè)課的老教材。老板是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奶奶,正坐在藤椅上翻報紙。她告訴我,這里的書可以租也可以買,學生租書每天只要一塊錢。我挑了本汪曾祺的散文集,坐在角落的木凳上讀了一下午,陽光透過木格窗灑在書頁上,連空氣都變得慢悠悠的。
老街的美食更是讓人驚喜。一家沒有招牌的米粉店,老板夫妻倆每天只賣早午兩頓。我點了碗牛肉粉,粗瓷碗里飄著紅油,牛肉燉得軟爛,配上本地的酸豆角,比學校食堂的香多了。旁邊的糖油粑粑攤前總排著隊,剛出鍋的粑粑金黃油亮,咬一口外酥里糯,甜而不膩。老板知道我是學生,每次都會多送一個。
現(xiàn)在每個月我都會去老街兩三次,有時帶室友去嘗米粉,有時一個人去書店看書。這條藏在城市褶皺里的老街,沒有網(wǎng)紅店的喧囂,卻有著最動人的生活氣息。對我們這些整天對著屏幕的大學生來說,能在周末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感受時光慢慢流淌,真是件幸福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