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楊萬里的午睡,是一份初夏限定的“躺平說明書”。
齒間還留著梅子的余酸,像系統提示:剛剛退出的是一場短而甜的夢;芭蕉把新綠勻到窗紗上,光線被過濾成柔焦,連時間也自動磨皮。
日頭太長,情緒卸載到只剩空白,他索性把“下一步”留空——不刷手機、不開會議,只把視線借給門外那群追柳絮的小孩。
沒有待辦、沒有紅點,只有柳花偶爾落在鼻尖,提醒他:
“此刻已是最優解,請勿升級。”
02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式躺平,關鍵詞是“趕客”。喝到微醺,直接下逐客令——我困了,你走吧,明天想再來記得帶琴。把無禮說成瀟灑,把懶散說成誠意,這是盛唐最浪漫的“已讀不回”。
03 鷓鴣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的簡歷上寫著:特長——疏狂;理想——不上班。朝廷的玉樓金闕懶得去打卡,不如在洛陽街頭簪花買醉。他把“懶”包裝成“天命”,把“不務正業”翻譯成“奉旨摸魚”,一句話:躺平也要躺出高級感。
04 人月圓·山中書事
元·張可久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十里喧嘩。
張可久把隱居過成了“免打擾模式”。松花釀酒是慢,春水煎茶是慢,最怕黃鶯燕子嘰嘰喳喳,把山外的喧囂快遞進來。原來真正的躺平,是連快遞都不想要。
05 睡足軒
宋·曾幾
客來推戶驚呼我,草滿空庭晝掩關。
不是尚書輕禮數,山中不遣是非間。
朋友登門,發現大門緊閉,草長得比詩還高。不是主人高冷,只是山中自帶“斷網”功能——不打卡、不見客、不卷入熱搜。躺平的最佳借口:草太高,路已封。
06 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
宋·王安石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
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橋。
王安石的晚年,是“政壇頂流”秒變“村口大爺”。茅屋、窄衫、短帽,連日歷都懶得翻。過橋時自問一句:今天禮拜幾?沒人回答,也不必回答。躺平,就是允許自己忘記時間。
07 絕句
元·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王庭筠的躺平,是“連月亮都不催更”。竹影太瘦,寫不動長詩;梅香太濃,適合早睡。月亮掛在西廂不走,大概是想等他一起熬夜?他偏不。今晚的 KPI 只有兩個字:好夢。
08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于謙的躺平姿勢是——看書。把書卷當“云配偶”,隨翻隨聊,三千字讀完,心里像剛做完系統清理。別人躺平靠關機,他躺平靠緩存清空。原來“卷”也能治愈卷。
09 獨坐
清·李憲噩
獨坐空齋里,心隨片云遠。
市聲不到耳,幽鳥啼相喚。
一個人、一間房、一朵云,配置極簡。城市靜音,幽鳥外放。李憲噩的躺平,是把世界調成“飛行模式”——不接收群消息,只接收鳥鳴。
10 臥春
明·唐寅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把月支泣向君。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唐伯虎的春睡,連皇帝都驚動。諫議大夫來信,白絹三道印,只為夸他:你睡得真香。唐寅借“官方表揚”反向凡爾賽——不是我不起床,是春天不允許。躺平界的最高榮譽:官方認證“春睡美”。
躺平,不是繳械投降,而是戰術撤退;不是從此躺倒,而是允許自己躺一會兒。
古人早就示范過:把耳朵借給流水,把日歷讓給春風,把群消息交給鳥鳴。
世界很吵,先按下靜音鍵。醒來之后,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愛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