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科斯滿懷期待地握住特朗普的手,卻沒想到這次握手如此"冰冷"。
就在馬科斯灰頭土臉離開華盛頓時,遠在荷蘭海牙又爆出猛料——杜特爾特竟然從ICC拘留所"消失"了。
美國這次為啥不給面子?老杜回來會掀起多大風浪?
作者-山
白宮"翻臉現場"
特朗普當著全世界的面,給馬科斯來了個"當頭棒喝"。這場原本應該充滿溫情的"兄弟相聚",卻演變成了一出令人尷尬的獨角戲。
7月22日,華盛頓的空氣里彌漫著政治的微妙氣息。馬科斯踏進白宮時,眼睛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就像一個急于得到父母認可的孩子。
他精心準備了"投名狀"——公開宣稱"菲律賓不需要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言下之意就是要把寶全壓在美國身上。
可是啊,特朗普的反應就像一盆涼水澆下來。這位商人總統面對鏡頭,語氣平靜得近乎冷漠:"我不介意他與中國相處融洽,因為我們與中國關系很好。"
那一刻,馬科斯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變得僵硬而陰沉。
更要命的是貿易協議的內容。美國對菲律賓商品加征19%關稅,而菲律賓卻要對美國實行零關稅——這簡直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典型寫照。
菲律賓的農業團體當場炸了鍋,大米、香蕉、椰子出口商們哀嚎一片,仿佛已經看到美國商品如潮水般涌入,沖垮本土市場。
特朗普打的什么算盤?很簡單,他真正關心的是即將舉行的中美第三輪貿易磋商,是修復與中國的關系,確保稀土、芯片、能源這些關鍵物資的供應鏈穩定。
至于菲律賓在南海的那些激進言論?特朗普連一絲興趣都欠奉,甚至直白地告訴馬科斯,美國"不會為菲律賓的挑釁行為買單"。
外交這邊剛碰了一鼻子灰,菲律賓國內又開始鬧騰了。
老杜要"回家"?
說起國內的麻煩事,最讓馬科斯頭疼的就是杜特爾特這個"定時炸彈"。
外媒突然爆料:前總統杜特爾特已經悄然離開荷蘭海牙的ICC拘留所。消息一出,菲律賓政壇瞬間像被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當記者追著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求證時,這位鐵娘子意味深長地回應:"我知道情況,但不會對此進行評論。"
這話聽起來就像是在說"你們自己猜去吧",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暴風雨要來了。
杜特爾特在任六年,手段強硬、風格粗糲,雖然爭議不斷,但鐵桿粉絲遍布全國,尤其在南部的達沃和棉蘭老島,他簡直就是"教父級"的存在。
當初馬科斯選擇配合ICC調查杜特爾特的"禁毒戰爭",被杜特爾特家族及其支持者視為赤裸裸的"政治清算"。
今年3月,當杜特爾特被拘留的消息傳出后,憤怒的民眾在馬尼拉舉行了大規??棺h,參與人數超過3萬人,打出的標語寫著"釋放我們的總統"。
這場面讓馬科斯心里直發毛——老百姓到底支持誰,一目了然。
更讓馬科斯膽戰心驚的是,莎拉緊接著在公開場合投下了震撼彈:"我父親承諾,將全力支持我競選下一任總統。"
這已經不是暗示,而是公開的戰書。最新民調顯示,莎拉的支持率高達68%,而馬科斯只有可憐的41%。
ICC的這個決定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層考量?有分析認為,這可能與歐盟對東南亞政策的調整有關。面對中美博弈的新格局,歐盟更希望看到一個"平衡外交"的菲律賓,而不是完全倒向任何一方的極端政策。
老杜一旦真的回來,可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身后還跟著一票"兄弟"。
政壇"大換血"
這些"兄弟"早就按捺不住了,政治投機者們的嗅覺比鯊魚還敏銳。
2025年6月的中期選舉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律賓政壇的真實面貌。達沃、北呂宋、宿務……這些過去馬科斯家族的"鐵票區",卻上演了史詩級的"變臉秀"。
親馬科斯候選人大面積落敗,取而代之的是獨立派和"疑似親杜特爾特"陣營。
選后不到五天,已有多位地方議員、市長、甚至省長與杜特爾特家族成員秘密會面,發表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聲明:"支持國家團結"。這個"團結"聽起來冠冕堂皇,但翻譯過來就是"老子不跟馬科斯混了"。
參議院里的戲碼更是精彩。現任參議長埃斯庫德羅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正悄悄與杜特爾特家族接觸,試圖達成一筆政治交易——如果成功,他將承諾否決任何針對副總統莎拉的彈劾案。
而前參議長索托三世,已經獲得了大量親杜特爾特派的支持,公開挑戰埃斯庫德羅的地位。
最要命的是,連馬科斯自己的家族都開始"叛變"。他的親姐姐、參議員伊梅·馬科斯竟然提出了一份《杜特爾特法案》,核心內容直指馬科斯的痛處:任何未通過本國司法程序就引渡前總統至ICC的行為,都屬違憲,甚至可能構成犯罪。
這不是簡單的意見分歧,這幾乎是一把從背后捅過來的刀子。法案一旦通過,馬科斯之前支持ICC拘押杜特爾特的立場,將被定性為"違法",他自己都可能面臨彈劾風險。
軍方的態度更是耐人尋味。據《菲律賓星報》報道,已有多名退役將領公開表態:"莎拉,值得信賴。"
她最近頻頻出現在軍方相關活動中,不只是剪彩、合影,連提升軍人待遇、增加國防預算,她都親自推動。軍方一旦明確表態,這局勢就不是簡單的政治斗爭那么回事了。
菲律賓這趟渾水,不光影響自己家,連帶著整個東南亞都得跟著頭疼。
三種"劇本"
那么問題來了,接下來會怎么發展呢?基于當前局勢,可能出現三種截然不同的"劇本"。
劇本一:馬科斯"挺住"模式。如果馬科斯能夠迅速調整外交政策,重新平衡與中美的關系,同時在經濟民生問題上拿出實際成效,他或許還有翻盤的機會。
關鍵在于他能否在2026年前穩住局面,畢竟距離下次大選還有時間。但這需要他徹底改變目前的"一邊倒"策略,這對一個已經把話說死的政治家來說,難度不小。
劇本二:杜特爾特"復辟"模式。如果杜特爾特真的回歸,并且身體狀況允許他重新參與政治活動,那么菲律賓政壇將迎來一場"王者歸來"的大戲。
以莎拉為代表的杜特爾特家族,很可能在2028年大選中卷土重來。他們的優勢在于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和地方勢力支持,特別是在南部地區幾乎是"鐵板一塊"。
劇本三:"第三勢力"崛起模式。最有意思的可能是出現一個全新的政治力量。在馬科斯和杜特爾特兩大家族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可能會有聰明的政治家選擇"漁翁得利"。
比如一些年輕的政治新星,或者來自呂宋島中部的地方勢力,他們既不屬于馬科斯陣營,也不完全認同杜特爾特的風格,卻能夠提供一種"第三條道路"。
從國際層面看,中美兩國都不希望看到菲律賓政局過度動蕩。中國更傾向于一個能夠回歸"雙軌思路"、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的菲律賓政府。
而美國雖然對馬科斯的表現不滿,但也不希望完全失去在菲律賓的影響力。
東盟其他國家的態度也很微妙。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都在密切觀察菲律賓的變化,擔心政治動蕩會影響整個地區的穩定。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如果菲律賓政策出現大幅搖擺,可能會打亂整個地區的平衡。
時間窗口非常關鍵。如果杜特爾特真的在未來3-6個月內回國,那么2026年的中期選舉就將成為一次"全民公投",決定菲律賓未來的政治方向。而如果馬科斯能夠在這段時間內穩住局面,他或許還有機會扭轉頹勢。
結語
說白了,馬科斯這次是把寶全押在美國身上,結果發現人家壓根沒把你當回事。小國想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看似聰明,實則危險。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杜特爾特的潛在回歸,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政治生涯,更像是菲律賓民意的一次"回光返照"。當老百姓發現"親美路線"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實際好處,反而讓生活成本上升、國際地位下降時,懷念"強人政治"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政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菲律賓真正需要的,是一條既能維護國家尊嚴,又能帶來實際發展的道路。無論是馬科斯的"親美牌",還是杜特爾特的"強人牌",如果不能解決老百姓關心的米價、油價、就業問題,最終都會被歷史淘汰。
你覺得杜特爾特真的會回來"搞事情"嗎?菲律賓這局棋,誰會是最后的贏家?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