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紐約長島的一個寧靜小鎮上,一家華人本著環保的初心,將自家前院的傳統草坪改種為原生植物園,吸引了成群蜜蜂、蝴蝶和鳥類。但沒想到,這一片“生機盎然”的庭院,竟成了市政口中的“丑陋不堪”,并引發高達2000美元的罰款威脅。她的環保善舉,竟換來的是四次上庭與公眾質疑。
張女士(Xilin Zhang,音譯)住在長島新海德帕克(New Hyde Park)。在拿到北亨普斯特鎮政府提供的350美元環保補助后,張女士決定把前院那片“既耗水又無聊”的草坪,徹底改造成以本地植物為主的生態花園。
“我只是想讓這片土地恢復自然的樣子,”她對媒體說,“現在院子有蜂鳥、蜜蜂和蝴蝶,每天都很熱鬧,草坪不再只是擺設,而是生態的一部分。”
然而,美麗,在不同人的眼中竟有如此天壤之別。
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HOA視察后。新海德帕克村長Christopher Devane對這片花園作出了驚人評價:“當丑陋到達無法容忍的地步,就必須說出來。那片前院太糟糕了!”
于是,張女士收到了村莊執法部門開出的傳票,理由是“違反景觀維護規范”,面臨高達2000美元的罰款。
這一決定引發了軒然大波。有人為環保理念點贊,也有人覺得“花園太野太亂”。
大家看看這個花園怎么樣呢?
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張熙林不得不四次前往地方法院抗辯,最后在5月份達成妥協:只要她將所有植物修剪到不高于4英尺(約1.2米),政府便會撤回傳票。
雖然避免了罰款,但這場環保行動的初衷卻被迫“降級”。
“他們要我們重視生態,又希望我們種出的每一株花都像公園修剪過一樣整齊,”張女士無奈地說。
而村長Devane在接受采訪時仍堅持立場:“如果你想讓這種原生花園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它就得更美觀。”
近幾年,美國多地出現了居民因“前院不夠整齊”而被罰款的情況,特別是那些推行“再野化(rewilding)”和“無草化(no-mow)”計劃的民眾。
環保主義者認為,傳統草坪不僅浪費水資源,還缺乏生態意義。而原生植物更能固土、防蚊蟲、減少碳足跡。許多城市也鼓勵居民將草坪轉化為生態綠地,甚至設有補貼項目。
但問題來了——在鼓勵環保的口號之外,現實中仍有大量老舊法規,要求前院必須“整潔、統一、美觀”。誰來定義“美”?誰有權利規定自然的模樣?
在評論區,許多網友憤憤不平:“蜜蜂喜歡的花園怎么就丑了?”、“這是綠色行動,不是野地堆垃圾!”甚至還有人質疑,這是否存在某種文化偏見或對移民社區的差別對待。
當然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幸好這不是我的鄰居。”、“周圍的房價都被她影響了。”、“有人真是為自己的懶惰找了一個好借口。”
你認為原生植物庭院應該被推廣嗎?如果是你鄰居家前院變成“花野叢生”的生態綠地,你會覺得舒服,還是“丑到受不了”?歡迎留言,說說你的觀點!
當天匯率
1 美元=7.17人民幣
美國同城分類信息網免費發布平臺!
點擊下方原文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