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記者探訪事故現場發現驚人隱患。多處格柵板仍存在明顯裂口,安全隱患觸目可及。
廠方負責人面對鏡頭避談裂痕問題。
這種回避態度令人質疑整改誠意,更讓公眾擔憂類似悲劇重演。初步調查顯示陳舊裂紋是致命元兇。
2月份的局部更換竟未做全面檢測,這種敷衍了事的維護埋下禍根。事發時5塊格柵板同時墜落?,F在這些"兇器"已不見蹤影,但同類隱患仍在威脅著每個踏上平臺的人。
安全PPT成了廠方炫耀的資本。可悲的是精美課件沒能阻止6條鮮活生命瞬間消逝,形式主義害人不淺。涉事3人被傳采取強制措施。
雖然負責人矢口否認,但監管缺位的事實已無法掩蓋。東北大學官網率先變為黑白。作為責任主體的礦企反應遲緩,這種態度對比令人心寒。
媒體竟強調其他學生情緒穩定。在如此慘劇面前,這種"報喜不報憂"的筆調實在冷血。格柵板裂痕折射出更深層問題。
設備老化、監管松懈、形式主義,每道裂痕都是血的教訓。45名幸存學生真的平靜嗎?
親眼目睹同窗遇難的心理創傷,恐怕需要長期專業疏導。
礦企官網變黑慢半拍。這種滯后的危機應對,反映出企業安全文化的嚴重缺失。
浮選槽旁未設防墜網。基本防護措施的缺位,暴露出企業安全投入的嚴重不足。點焊固定的格柵板存疑。
這種安裝方式能否承受多人重量?專業人士早有質疑。校企協議存在明顯漏洞。
未明確限員和應急流程,這種粗放管理必須徹底整改。6個家庭正承受撕心之痛。當企業在強調善后時,更應反思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智能監控系統為何缺失?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傳統巡檢方式顯然力不從心。股價下跌只是開始。
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企業的社會信譽將持續受損。
安全不是做給別人看的。真正的安全文化應該融入每個細節、每道工序。
這起事故給所有企業敲警鐘。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不能重來,整改必須動真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